<source id="gksis"><optgroup id="gksis"></optgroup></source>
  • <source id="gksis"><bdo id="gksis"></bdo></source>
  • <button id="gksis"></button>
  • 規劃海鮮13期 |行動規劃之二八定律

    時間:2018-05-03
    規劃海鮮13期 |行動規劃之二八定律

    全文1200字,閱讀需要2.5分鐘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通過不斷的調查取樣,對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進行研究,發現大部分的財富總是流向了少數人的手中。此后,他對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資料分析也呈現出同樣的規律: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伴隨著對其他領域的觀察,人們發現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占多數,于是將這種不平衡現象形象地總結為“二八定律”。由于差異性和主次矛盾的存在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二八定律也就被不斷地推而廣之,而不論實際是否恰好為20%和80%的比例。因此,在行動規劃中,二八定律代表著一種規劃思維和方法,在判斷和管理中要善于抓住那些標志性、引領性、關鍵性的少數,永遠不要平均的看待、分析和處理問題,在城市認知、規劃管理和項目編制中,要有主次之分、粗細之分、深淺之分、快慢之分。

     

    現代城市是經濟社會文化要素在空間上相對集聚的產物。從功能的角度,集聚本身就具有非均質性和差異性,人口分布、產業結構、土地效益等等決定著城市的基本特征、功能布局、空間肌理、經濟形態和社會風貌。用以解釋這些現象的區位理論也可看作是二八定律的體現。例如,城市的核心功能往往只占有較低比例的用地,卻影響著城市大部分的人、財、物和信息的流動——這樣的結構性要素反而是城市規劃要時刻關注的重點。從人的體驗角度,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城市“基因”往往也是通過少數重點地段和代表性地區傳遞給人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之所以吸引人,80%普遍同質,但20%高潮迭起。大量的城市色彩案例研究也表明,城市中面積最大的區域往往不是一個城市對外來者的重點印象區域,反而是那些功能、區位、環境比較特殊的小面積區域決定了人們對城市色彩的整體印象。

    運用二八定律可在規劃工作中建立一系列的操作法則,以契合城市發展中的不平衡規律,提高規劃管理工作的效率。


    城市規劃是對空間秩序的塑造和管控。在管控對象上,要集中有限目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調配中的決定性作用,抓住應該政府管理的那20%問題;在管控層級上,要遵循事權原則,抓住20%應由本級政府決策的關鍵性問題,將80%放由下級政府機構和下層次規劃落實;在管控內容上,要剛性彈性結合,抓住20%須剛性管控和戰略引導的內容,其余80%用政策、規則去管理;在空間管控上,要識別重點空間,抓住20%的關鍵地區和項目設施的規劃建設管理。總之,規劃強調的是協調原則,但并非均等化、平板化。

    具體的規劃建設項目也要遵循二八定律。城市是復雜巨系統,但規劃項目不能也是巨系統。在實際工作(包括編制規劃和實施規劃)中,不論是工作目標設定,抑或工作內容組織,還是技術手段選擇,都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以有涯隨無涯”。我們必須運用二八定律做好整體項目策劃,保證投入80%的精力處理好20%的核心問題,才能以關鍵撬動全局,用重點帶動一般,讓編制規劃更有用,讓建設項目更有效。




    激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州一页,欧美区日韩区,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