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400字,閱讀需要3分鐘
城市規劃是一項基于未來導向性的工作。但城市發展的長期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為這項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在某種意義上,規劃的未來導向性其實更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緩解和抵消。所以在通常情況下,規劃需要對各種可能性進行比較和判斷,通過不斷的篩選使最終的目標選擇無限趨近于最優解。在行動規劃中,劃分階段是優化這項工作的重要方法。
劃分階段借鑒了運籌學中的最優化原理,將城市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看成一個前后關聯的多階段決策過程,并將多階段過程轉化為一系列單階段問題,結合各階段之間的關系逐個求取最優解,最后將各階段的解法整合成一套完整的方案,從而建立起相對最優的目標和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所以,在具體的規劃項目中,通過劃分階段的方式,可以將遠期目標轉化成若干階段性的分目標,將實施路徑轉化成分階段的工作要求,每個階段下的目標和工作安排既以前一階段的發展為基礎,又對后一階段的發展形成影響,從而提高了目標謀劃和路徑策劃的邏輯合理性。
城市規劃工作作為一個多階段的動態決策過程,各個階段決策的選取依賴于當前面臨的狀態,又影響以后的發展,當各個階段決策確定后,就組成一個趨向于遠景最優的決策序列,因而也就確定了整個過程的操作路徑。
針對不同類型和情況的項目,劃分階段的工作內容也需做出相應調整。例如,在戰略性、結構性規劃中,可能面臨兩種情況。如果城市遠景發展的戰略目標和空間結構相對清晰,則可基于對趨勢環境、周邊關系、發展動力、資源配置等的綜合判斷,分解出階段性目標體系,明確各階段的結構形成要點,確定發展路徑、階段策略和重點建設安排。如果城市遠景目標與結構因不確定因素而模糊難定,那就需要以近期為重點,先將各種情境下近期實施路徑的關鍵重合部分提煉出來,以其作為“最大公約數”來安排城市近期建設內容,同時保留城市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從而兼顧規劃的近期可操作性和遠期應對彈性。再比如,對于近期建設規劃這類實施性規劃,劃分階段的主要工作則是在已明確的工作內容基礎上,根據各項因子(可包括項目、行動、制度、政策等)的實施條件和價值效用,通過比選確定最為合理的實施時序,以提高實施效率。
盡管劃分階段的工作內容會隨規劃要求而變化,但還是有一個共通的原則,那就是近實遠虛。離當前越近,發展思路和策略措施則會越清晰。所以近期重在“肯定”,明確基于重要性或緊迫度必須開展的舉措行動;中期重在“建議”,旨在提出主要思路和重點原則性的規劃建議;遠期重在“判斷”,尤其是對未來城市結構的發展方向要形成大致判斷。如此,關注近期,立足當前,在明確近期目標、路徑和具體工作的基礎上,對中遠期只做結構性、原則性的管控和引導;隨著規劃的實施,結合實施效果與形勢變化,漸次對后續階段的策略和工作進行動態調整,以保障規劃對發展的適應性。
此外,為解決將分階段目標轉化為空間安排的問題,我們提出了“模擬生長”的方法。城市空間的發展是有其自身邏輯的,并與社會經濟的各項活動和規律結合在一起。“模擬生長”就是一種將城市生長邏輯在圖底上形象表達出來的手法。它的核心是模擬城市空間結構的生長過程,基于對動力條件和生長態勢的客觀判斷,提出不同階段下應打造的結構要素,再據此確定建設時序、功能布局和項目安排,形成一個動態的城市空間發展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