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gksis"><optgroup id="gksis"></optgroup></source>
  • <source id="gksis"><bdo id="gksis"></bdo></source>
  • <button id="gksis"></button>
  • 向省委建言建策:王富海董事長應邀出席省委“十二五”規劃建議征求意見座談會

    時間:2011-11-25

        11月24日上午,我司王富海董事長應邀赴廣州出席了廣東省“十二五”規劃建議征求意見座談會。
        在座談會上,王富海董事長與廣東省社科院梁桂全院長、省科學院黃寧生副院長等6名省內知名專家學者一道向廣東省委建言建策。王富海董事長明確提出“將城鎮化作為廣東省十二五的主要抓手”的觀點,他從1990-2009年近二十年間廣東省人口城鎮化數據著眼,總結了廣東城鎮化對省內農民帶動作用不大、“再城鎮化”經濟社會環境壓力大、城鎮化欠賬大、制度管理體系約束大的“四大”問題,再從由“條條”管理轉型為“塊塊”科學發展的角度論述了將城鎮化作為施政主要抓手的必要性,最后從政策、規劃、實施三個方面對“十二五”期間抓好城鎮化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建議。
        王富海董事長的觀點被認為“有客觀的分析,建議比較具體,觀點有沖擊力”,得到汪洋書記和黃華華省長的重視。汪洋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研究廣東問題要把外來人口納入視野,要對這個對廣東城鎮化貢獻頗多的群體進行更多的研究和制度設計。黃華華省長提出要把轉型、民生、改革作為廣東省“十二五”的重點,其中城鎮化發展被作為首要任務。
        王富海董事長持續跟蹤廣東省城鄉規劃建設多年,1994年便參與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2003年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共同完成了《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對廣東的規劃發展擁有著豐富的經驗沉淀和敏銳的觀察視角。他親手創辦的蕾奧公司在起步兩年間,已經參加了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編制、“廣東特色新型城鎮化”研究、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利用總體規劃、梅州市戰略規劃等多個項目,并以扎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和特有的行動規劃理念贏得了各級政府的好評。
    附1:王富海董事長在省委“十二五”規劃建議征求意見座談會上的發言

    將城鎮化作為廣東省十二五的主要抓手
    王富海
        1990年-2009年近二十年間,廣東省城鎮化率由36.8%上升到63.4%,成為全國城鎮化率最高的省份。但與城鎮人口每年增加5.2%相比,農業戶籍人口每年減少0.9%,凈減少的779萬人對城鎮化2881萬凈增人口的貢獻率僅占27%,由于城鎮化占地,同期農民人均耕地面積下降26%,農民的人均收入增加5864元,僅占同期城鎮居民收入21574元增加值的30%,2009年兩者收入比例為1: 3.29。
    這組數據說明三個問題:
    1、以人口的城鎮化率作為“一次城鎮化”指標,廣東省的一次城鎮化并沒有數據顯示得那么光鮮,對省內農民的帶動作用沒有想象的大;
    2、廣東工業化、城鎮化的包容性強,外來人口劇增的貢獻大,“再城鎮化”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壓力大;
    3、廣東文化中各級政府的“弱統籌”模式功過參半,而城鎮化在動力、布局、政策、投資上都需要較強的推進力度,廣東城鎮化欠賬大。
        在上述三個“大”的基礎上,還應該加以個“大”,就是現行的制度體系和管理體系對廣東“再城鎮化”的制約大。主要由于現行機制自上而下沿用中央集權下的條條操作模式,而這個模式操作的重點是經濟增長尤其是工業發展,沒有形成有利于城鎮綜合協調發展的政策集群,包括城鄉土地制度、財稅制度、金融政策、福利制度、人口制度和住房政策、第三產業發展政策、決策與建設體制等,城鎮化及城鎮發展只作為條條優先的各項政策的副產品,總體上支離破碎,而沒有成為施政的重要抓手。
    為什么城鎮化是施政的主要抓手?
        科學發展觀作為執政理念提出七年,到十七屆五中全會形成了完整的施政綱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民是短板,出路在于減少農民,關鍵在于城鎮的容納力和健康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調整、科技進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擴大內需、現代產業體系、農業、服務業、信息化、區域協調、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等目標和內容,都和城鎮化有著密切關系。可以說,健康的城鎮化是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統籌兼顧、改善民生幾大原則的最有效手段。尤其在十二五時期,機遇與風險錯綜復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非常關鍵,城鎮化帶來的巨大投資需求(城市每增一個人口帶來50萬元的投資)和產生的巨大消費增量(城鄉居民人均消費差距將近4倍)將為此提供最重要的貢獻。設想廣東五年內將現有三千多萬農村居民中的20%轉化為居民,將拉動投資3萬億,并帶來需求的剛性增長。。
    十二五如何抓好城鎮化?
        首先確立適度超前的兩大目標,一是擴大一次城鎮化成果,城鎮化率提高8-10個百分點,重點在于現有農村居民的的城鎮化轉化上,力爭每年平均轉化100-150萬人;二是提高“再城鎮化”水平,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建立城鎮鄉村分類分級的階段性標準。
    在此基礎上抓好政策、規劃、實施三個方面的工作:
    1、在政策和機制上,全面檢討現行狀況,找出阻礙或者不適應健康城鎮化和城鎮協調發展的內容,針對城鄉土地制度、財稅制度、金融政策、福利制度、人口制度和住房政策、第三產業發展政策、決策與建設體制分高、中、低三種目標研究改革與改進措施供省委決策。
        高目標為全面改革,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建立有利于“塊塊”科學發展的新模式;
    中目標為全省的關鍵要素制度改革和局部的綜合改革試點,控制風險,重點推進;
    低目標為控制在國家政策框架內,在具體執行的對策和方式上加以改良。
    2、在規劃上,建立經濟運行和空間整合共同發揮協調作用的“雙平臺”。長期以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綜合用來協調各項事業的手段為發展導向和資金平衡,基本忽略了空間導向,最新的主體功能區粗放且欠缺手段,而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總體規劃同樣考慮全面要素進行綜合協調安排,但由于一般經濟部門而非綜合部門,規劃難以實施。我參加了兩輪珠三角城鎮群規劃,均轟轟烈烈但實施無奈,近兩年建設廳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做了諸多專題規劃,一直試圖強化規劃的操作性,但只要跨部門就難以落實,甚至規劃費經常沒著落,因此,城鎮化的空間整合就成為缺項。第二次城鎮群規劃出臺四年后納入珠三角改革發展綱要,效果完全不同,說明雙平臺的必要性。比如我們正在做的珠三角軌道沿線發展規劃,首先在原來的線路規劃上就有較大問題,建設廳在定線后介入已經很難扭轉。
    3、在城鎮化的政策與規劃實施上,應當建立省級政府積極統籌、強勢推進的新指導思想,集中一定財力,采取多種手段,借鑒“綠道模式”,將過去消極的“綠線”控制規劃轉化為積極的行動規劃,重點推進若干行動規劃,如“軌道”,今后推至“河道”、“管道”、“進城道”,尤其在廣東最難實施的遷村并鎮等空間整合方面有較大的突破。
    總之,21世紀中國城鎮化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社會運動,是中國走向小康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廣東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保持領先的戰略手段,限于時間,很多話題無法展開,只能班門弄斧,呼吁領導高度重視。

    附2:轉引廣州日報對座談會的報道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11/25/content_1197022.htm

    省委召開廣東省“十二五”規劃建議征求意見座談會
    科學謀劃“十二五”
    分別聽取各民主黨派和專家學者意見建議
      一是分析形勢要給人壓力和動力。
      二是謀劃發展要給人以信心和希望。
      三是貫徹落實要考慮發展戰略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本報訊 23日下午、24日上午,省委在廣州先后召開廣東省“十二五”規劃建議征求意見座談會,分別聽取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省政協委員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省政協主席黃龍云出席并講話。
      在23日下午的座談會上,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宋海、王珣章、周天鴻、姚志彬、陳蔚文、溫思美、陳丹、魯開垠、魏光群、朱列玉、戴德豐等,分別圍繞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統籌城鄉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吸引高端人才、發展民營經濟、加快產業與勞動力雙轉移、深化粵港澳合作等發言,就“十二五”面臨的形勢和機遇、目標任務和舉措等提出許多真知灼見。
      在24日上午的座談會上,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省科學院副院長黃寧生,中山大學教授王珺、陳天祥,暨南大學教授朱衛平,華南師范大學副研究員李冠霖,深圳蕾奧城市規劃設計公司董事長王富海等,先后就加強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城鎮化、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等提出了許多富有前瞻性、針對性、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汪洋說,即將過去的“十一五”時期,是我省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績的五年。“十二五”時期,既是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時期,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我省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依然極為復雜,總體上仍處于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既清醒認識和有效應對挑戰,又緊緊抓住和切實用好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
      汪洋指出,認真聽取全社會對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和“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意見和建議,發揮制度優勢,匯聚各方面意見,真正做到發揚民主、科學決策,對于推動我省“十二五”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起草“十二五”規劃建議時要堅持做到:一是分析形勢要給人壓力和動力。要把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目標任務制定得更具體一些,使大家感到有壓力,激發大家形成共識、形成合力。二是謀劃發展要給人以信心和希望。關鍵要有得力的舉措,重點解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矛盾和問題,使大家充分看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的重大成就,共同分享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豐碩成果。三是貫徹落實要考慮發展戰略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要與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和國務院出臺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搞好銜接,使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重大舉措得到充分體現。
      黃華華在講話中指出,科學謀劃“十二五”發展,要把握好三方面關系。一是堅持突出主題、緊扣主線。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集約發展、協調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二是堅持求真務實、科學前瞻。要把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我省實際結合起來,體現出系統性、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高度統一。三是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把促進當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長遠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努力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領域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黃龍云要求全體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與單位積極履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職能,充分發揮聯系廣泛、人才薈萃的優勢,努力為省委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獻策,作出應有的貢獻。
    省領導朱小丹、肖志恒、李玉妹、林雄、周鎮宏、徐少華、劉昆等出席會議。
    (胡鍵、岳宗)

    激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州一页,欧美区日韩区,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