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聚發起人:梁鶴年教授
主辦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時間:2013年3月1日至3月3日
地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13層會議室(北京市海淀區車公莊西路5號)
報名方式:見下頁(報名截止于2013年2月22日)
一、年聚構想
城市規劃是個跨學科的科學,它的理論是集大成的。我們用經濟學理論去解釋城市空間的組織,用生態學理論去推想城市結構的演變,用社會以學理論去指導城市資源的分配……。通過陷喻、比擬或聯想,規劃得到理論的靈感。中國在史無前例的大變革中,用現有的理論去解釋和支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漸感不足。我們要更新,甚至創造,符合國家條件和反映國民希望的規劃理論。為此,我們要尋找新的靈感。 “規劃理論年聚” 為理論發展創造一個契機,以“頭腦風暴”的方法把對理論感興趣和有理論需求的規劃工作者與學者和各學科的理論權威集中在一起在激發出智慧火花。用打開門戶,打開懷抱和打開思路的交流,以它山之石為規劃理論打出新路。
二、年聚方案: 目標:建設中國城市與城市規劃理論,特別是基礎理論,如城市的本質,規劃的使命,和規劃科、藝的特性與功用。形式:以跨學科理論去激發城市規劃理論的建設。
年聚:每年邀請兩、三位來自自然、人文、社會科學或醫、工、藝、商領域的理論家,以最平易的方式去介紹他們本人在本行的理論精華給二、三十位城市規劃學者和工作者。通過隱喻、比擬和聯想。規劃學者和工作者以這些理論去演繹城市現象和開發規劃科、藝。
沙龍:參與年聚的學者和工作者于每年聚后,回返其各屬的院校和規劃院倡辦理論沙龍,籍此激發理論風氣和建立理論隊伍。 宣傳:通過刊物與網站,把理論發展的成果和心得在院校和行業中傳播,以助建立理論文化。
沙龍:參與年聚的學者和工作者于每年聚后,回返其各屬的院校和規劃院倡辦理論沙龍,籍此激發理論風氣和建立理論隊伍。 宣傳:通過刊物與網站,把理論發展的成果和心得在院校和行業中傳播,以助建立理論文化。
三、年聚發展: 2009年第一屆年聚,邀請到物理學家何祚庥談中國發展原子彈的過程和社會學家李強談社會財富的分配。他們探討問題所用的方法和思路開啟了我們的橫向思維,跳躍出因循和成規;他們研究問題的范圍和內容提供給我們隱喻,比擬和聯想,發掘出多姿多彩的理論方向。 2010年第二屆年聚,邀請到中央音樂學院姚亞平教授和清華大學生物系陳國強教授作為主講嘉賓,分別以《流動的建筑,音樂的構成漫談》和《用微生物方法制作新材料》為題,對其行業的理論精華與發展方向進行了精彩報告。 2011年第三屆年聚,邀請清華大學水利系河道治理專業府仁壽教授和北京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周春燕教授作為主講嘉賓,分別以《談對水利工程的認識》和《干細胞和再生醫學》為題,做了精彩報告。 2012年第四屆年聚,邀請清華大學化工系金涌教授和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秦璞教授分別以《生態城市構建與低碳發展模式》和《綜合材料-材料與空間構成》為題,做了精彩報告。
四、年聚方式: 講者:自然、社會及人文科學,以至醫、工、商、藝各領域的理論權威。 權威:有理論灼見。 開放:有跨學科的橫向思路。 健談:可以用簡易言語去表達精深理論。
參與者:大專院校教師和博士后及規劃設計單位管理和工作人員。 興 趣:愿意為理論發展投入精力時間,并能在崗位上發揚理論所得。 經 驗:三年以上實際工作(可包括教學)。
五、年聚日程安排: 2013年3月1日
上午:理論家介紹其本人或本行的理論精華或突破。隨后,參與者提問(在澄清,不在討論)。 下午:參與者分組(不超過10人一組)頭腦風暴,針對獲得的理論啟發進行交流。隨后,請理論家對啟發進行評點。 晚上:小組討論。請2-3名組員每人介紹一個項目。小組根據獲得的啟發,對項目進行分析和提出意見。 2013年3月2日:同3月1日。 2013年3月3日
上午:分組交流。核心議題為:從理論啟發去探討城市的本質,規劃的使命,和規劃科、藝的特性與功用。隨后,各組報告并交流心得。 下午:組長開會(其他人可選擇旁聽)。 提出基本觀點和結論(組長們在年內各寫2000字左右的總結,在刊物出版)。確定沙龍題目(各參與者在各屬院校或單位倡辦理論沙龍,總結可在各刊物出版)。
第五屆“規劃理論年聚”報名方式:(截止于2013年2月22日) (1)將以下注冊回執手寫后傳真至010-5832210,或將掃描件發至theorysalon@163.com (2)登陸www.upi-planning.org下載注冊回執,并于填寫后發至以上郵箱
(3)咨詢電話:010-58322218 聯系人:吳巖杰
費用:無注冊費。自理交通、食宿費用
第五屆規劃理論年聚注冊回執
第五屆規劃理論年聚召開通知
時間: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