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從“共享經濟”到“共享城市”學術對話在2017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召開。來自高校、科研機構、規劃院、企業的特邀嘉賓圍繞共享城市的概念和內涵,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對城市發展的影響等問題展開了精彩的討論。會議創新參與模式,搭建了網絡互動平臺,為現場及未能到場的觀眾提供了與嘉賓“零距離”對話的機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持開場
王富海 學會常務理事,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城鄉規劃實施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級規劃師,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規劃師
學術對話主持人王富海董事長介紹了本次學術對話的背景和議題,并作了“從共享經濟到共享城市”的主題報告。他闡述了“共享經濟”的概念,即共享經濟(亦稱分享經濟、合作消費)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商品、服務、數據或技能等在不同主體間進行共享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紐帶,實現產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在資源擁有者和資源需求者之間實現使用權共享(交易)。
他指出目前共享經濟的發展呈現全球化、生態化、高速增長、加速融合、重塑就業、協同監管的趨勢,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重點介紹了共享制造、共享空間、共享設施、共享交通、共享生活、共享服務的模式和特征,以及共享經濟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此后闡述了“共享城市”的概念,指出城市本身就是共享的,共享城市是通過現代組織模式,提高設施使用效率,增加人與人交往的機會,降低人的生活壓力,實現“人”的解放。最后強調“共享讓生活更精彩,城市讓共享更高效”,對于這個全新的課題,希望大家發揮想象,更多分享交流。
共享社區發展的主張與實踐
黃廣雄 深圳天安駿業投資發展集團產品中心總經理
作為企業代表,黃廣雄總經理闡述了“共享社區”的發展理念,介紹了國外的先進經驗,以及他為深圳的城市發展所做的跟共享相關的案例。重點介紹了深圳天安云谷項目的規劃、建設、管理與運營的相關經驗,提出了建設“共享社區”的三大主張:1)以產城融合促進資源高效共享;2)以開放共享的方式驅動公共空間供給方式創新;3)以智慧運營服務構建社區生態。
降低共享的邊際成本
張文佳 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張文佳助理教授針對“什么東西可以共享”、“什么東西不能共享”、“什么東西看起來不能共享,但如何把它共享化”三個問題,通過介紹首爾政府主導的社區共享行為和法國私人經營的社區共享行為,指出基于政府或者公共部門的共享平臺運營與基于私營企業的共享平臺運營都是可供選擇的模式,其核心在于如何降低共享的邊際成本,從而促成共享經濟的發展。
公共空間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
楊新海 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
楊新海副校長指出,共享與資本和技術結合,可能會對城市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他提出了三點感想:1)共享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僅僅只有資本介入的共享,才是我們研究的唯一對象;2)信息共享可能是未來對城市發展和人類生活影響很大的因素;3)未來虛擬空間和虛擬社會的發展將會更加凸顯公共空間的重要性。
從城市的三個方面談共享
袁昕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高級工程師
袁昕院長重點從人文、科技、可持續三個方面,探討共享經濟和共享城市背后的邏輯和客觀規律,即人文背后是社會規律,科技背后是經濟規律,可持續背后是自然科學。他指出,共享的基礎是信息傳遞,共享經濟的核心是信息技術,共享經濟的支撐是對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法律上的界定和分離。他認為共享主要包括四類,即生產資料共享、生活資料共享、人力資源共享和城市空間共享。
袁昕院長還指出,未來共享需求對城市的影響主要有兩大方面:1)城市功能將更加充分混合;2)城市更加回歸人的本質,社群在空間分布將更加平衡。規劃師應更多關注科技本身對城市的改變,堅定自身的人文理想,守住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底線,以更好應對共享經濟和共享城市的發展。
從政府的視角談共享
劉東立 大連市規劃局局長、研究員級高工
劉東立局長從政府角度,探討了政府在共享領域的責任。他指出共享經濟是十九大明確的新增長點之一,作為政府應該給城市提供能共享的資源,此外還要鼓勵民間經濟、民間企業參與其中。他建議:除了關注國家戰略層面城市間的共享合作外,規劃人應當把共享經濟和共享城市的理念更多向基層社區層面傾斜。
規劃師的角色轉變與社會責任
黃晶濤 學會理事,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黃晶濤院長從行業未來角度,講述了在共享經濟與共享城市所帶來的變革背景下,規劃師的角色轉變與社會責任。他指出,城市的本質包含了共享,共享就是減少增量、盤活存量,因此未來城市規劃的重點在策劃。共享經濟是城市規劃師的新準則,是新時代的新工具,規劃師和規劃行業應當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積極的態度,主動做出對人和城市有益的選擇,這是規劃師的天職。他建議可以通過城市設計手段,打造更多美好空間的體驗,為人們共享城市資源創造條件。此外,他還強調必須調整規劃專業的制式和組織架構,為未來城市發展貢獻積極推動力量。
關于共享汽車的實踐經驗
王岳明 深圳市聯程共享電動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岳明董事長介紹了聯程共享汽車的運作模式、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預測了汽車行業的技術變革對人們出行方式的影響,闡述了共享汽車對解決城市問題方面所做的貢獻。他從企業角度,提出了共享汽車行業對城市規劃領域的需求和期望:一是建議規劃共享空間,以解決停車位的問題;二是建議在城市之間做到共享汽車的跨區域流動。共享汽車的發展前景美好的,希望規劃界能大力支持共享汽車的發展。
理性分析新技術帶來的變革
胡小明 中電科深圳智慧城市研究院首席顧問
胡小明顧問提出,共享經濟因其引起了社會的重組和變革,成為了目前關注的熱點話題,其根源來自于通信的發展。共享經濟也是規模經濟,政府和企業都應該考慮其邊際效益。政府要幫助企業激發創新活力,一是掃清制度障礙,二是全面降低社會通信成本。在規劃方面,政府要留出足夠的空間以支持社會創新,為社會的自組織行為提供更有力的條件,使創新經濟各方面發展得更好。
全生命周期的共享
南凌 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助理,總工程師(CTO)
南凌總工程師解釋了共享經濟的內涵,指出應當把共享經濟看做是一個閉合的商業模式,關注它的全生命周期。此外,他強調了共享城市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態運營”的概念,即將生態環境看做一個真正共享的經濟運營環境,通過全生命周期考慮生態環境的運營+創新+交易來創造財富。
他還就共享經濟對城市的影響提出了四點看法:1)共享城市隨后現代社會時空地理壓縮產生,具高效性和多元意義,而非個人壟斷;2)共享城市是資本流、信息流的融合,人是創造這些的角色;3)共享城市將會去中心化、去服務化,但其平臺化、運營化將加強;4)創造財富的模式不同,共享城市是通過有機多元的博弈生長,自主非線性的產生這種狀態。在這個博弈中,使每一種財富的產生,有可能有無限的可能。
應對共享經濟,作為規劃師,我們應該做什么
王富海董事長最后總結發言,認為嘉賓從理論和實操方面提出了行業的思考,結合與觀眾的線上交流,論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技術的進步帶來了城市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作為規劃師,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想辦法避免錯誤;二是制定社會可接受、制度可接受、行業自身跟得上的導引;三是保持隨時應變的信念和狀態,為時代的變革提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