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ED PLAN OF THE CENTRAL AREA OF WETLAND PARK IN DONGYING CITY , SHANDONG PROVINCE
山東省東營市森林濕地公園中心區詳細規劃
項目類型:修建性詳細規劃
項目規模:約1000公頃
開始時間:2016年3月18日至6月10日
設計團隊:魏良、潘小文、鄧冬松、卜曉丹、柳小路、鐘雯、何志強
全文2200字,閱讀需要5分鐘
01
—
項目背景
東營是河入海口的“石油之城”,一直致力于通過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打造世界級“濕地水城”的城市名片。“濕地水城”的核心便是位于城市中心區域彰顯大空間、大水面、大濕地、大森林的東營森林公園。在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大森林”已進入實施階段,而作為森林公園景觀核心的“五湖”區域,急需進一步深化優化,形成指導實施建設的詳細設計框架。
“五湖”總面積為10平方公里,具有水庫、沉砂池、湖、河、渠等多樣水資源,水域面積達6平方公里,是東營塑造城市“中心大湖”的唯一區域,成為引領城市轉型發展的“中央生態核心”。隨著水庫、沉砂池等水利設施的改造,“人工五湖”將實現由基礎設施向自然風景的偉大轉變。
02
—
項目挑戰
現在的五湖面臨著如何利用現有多樣水資源營造豐富多維的水景觀體系、如何破解大而平的水景尺度,如何縫合被基礎設施所造成的五湖割裂、如何植入匹配需求、有的放失的功能活力、如何通過海綿功法實現河湖生態共治、如何使原有灰色基礎設施活化為公共活力空間的新載體以及如何通過有序的開發與運營實現“城湖共榮”等諸多挑戰。
03
—
規劃定位
從定位、塑造、經營三個維度提出了九大設計原則,作為五湖未來規劃建設的總綱領。東營五湖將以“人工”向“自然”轉變為戰略方向,以“自然+”及“品牌+”為設計理念,以“繪湖光丘色、營五湖名城”為目標愿景,打造以大水面、大濕地、多類型、多層次的水景觀為特色,以黃河文化、濕地文化、治水文化、石油文化及傳統文化為內涵,集生態保育、旅游觀光、濱水運動、休閑活動、文化科普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大型城市湖泊公園、國家級城市湖泊型濕地公園以及國家5A級景區,與“大森林”一同共筑24平方公里享譽世界的“東營中央公園”。
04
—
主要內容
規劃將通過五項基本措施實現五湖的偉大轉變:
1.理水
規劃首先致力于構建河湖共生的生態安全格局,維持原有河湖分離的水系統,通過五干渠引水進入1、2號沉砂池大型凈水公園,并加入人工自然海綿措施營造多樣的的凈化濕地,充分保障湖體水質及雨水補給。五湖將通過完整的生態海綿系統打造海綿城市的亮點示范區。在整體生態海綿措施基礎上,規劃通過對基地水尺度、水形態的理論研究,營造大、中、小三種尺度,并由中心向外圍逐步過渡布局的水景觀體系。
2.筑脈
應對五湖“大而平”的現實問題以及水利設施改造產生的工程土方,基于對森林公園整體景觀格局的分析,規劃創造性的提出在大水面與大森林的交匯區域,以及適宜成為城市望向湖面的背景界面區域,打造一條貫穿東西、環抱五湖,以自然起伏地形為主的微丘綠脈,并使之成為森林公園的“綠色景觀主軸”,營造“城、水、丘、林、田”的整體景觀大格局。規劃將結合觀景尺度分析以及工程的可行性提出微丘綠脈各段落的設計高度,并以工程土方五湖區域內整體平衡為基本原則,保障微丘綠脈的現實可行性。
3.筑景
在理水、筑脈兩大景觀措施的基礎上,規劃構筑“一脈一湖鏈、一谷一堤環、湖心雙景廊、五塔多廊橋、五湖十八景”的整體景觀格局,形成多樣豐富的綜合景觀體系。5公里的微丘綠脈聚集丘水之氣,一攬五湖之勝,通過高低起伏的微丘景觀,成為自然五湖的核心景觀界面,并提供東營戶外徒步與騎行的稀缺空間。15公里九曲湖鏈以“九曲黃河”為設計概念,以豐富多樣的斷面形態成為串聯五湖、游覽五湖多維濱水景觀的核心路徑。老廣浦溝是五湖之中極具特色的河流景觀空間,依托自然谷地的場地特征,規劃以“黃河沖刷入海”的景觀肌理設計手法,塑造島狀河灘濕地匯入廣利河的景觀特色,兩岸以四季花谷塑造五湖中別具一格的花湔溪谷特色景觀。
4.活湖
規劃以有的放矢、錯位特色為基本原則,構筑兼具品牌追求與城市需求、以水運動、水文化、水體驗、水景觀為特色主題的五湖功能體系。各具特色的活力五湖,通過九曲湖鏈串聯多個繽紛多彩的主題功能區,將成為東營舉行大型城市活動的核心場所。規劃結合景觀特征,策劃五湖四大品牌活動,分別為以水上賽艇為核心項目的“水上嘉年華”,以生態科技、治水文化交流為特色的水博會,以戶外自行車運動為核心的國際單車野外競速賽以及環湖馬拉松。同時,五湖豐富的功能景觀空間承載著日常休閑、主題游樂、生態觀光等多樣的水主題活動,并通過完善的旅游服務設施體系及智慧便民設施為市民及游客提供快捷便利的活動服務。
5.聯湖
五湖整體交通系統的組織將與城市交通、森林公園整體交通實現無縫對接,并進一步明確優化森林公園的主環線。規劃以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為依據,確定沿廬山路設置南北兩大綜合集散服務中心,并分別于耿井湖北側黃河路區域、耿井湖西側以及攬翠湖東側設置三處服務五湖的二級綜合服務中心。依據規范適度于服務中心設置集中式停車設施,并設置綜合換乘站點實現沿主環線行駛的觀光游覽專線巴士與沿九曲湖鏈行駛的電瓶車游覽車兩大公共交通系統無縫換乘。規劃設置特色的水上交通游覽路線,沿耿井湖設置船閘、攬翠湖設置游船換乘中心實現廣利河水上游線與五湖內兩大環湖游線河湖共游、便利換乘。同時,依托九曲湖鏈、微丘綠脈以及濕地幽徑,規劃設置三大特色連續的步行及騎行游覽路徑,塑造宜人、舒適、健康、休閑的整體慢行系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