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的2010年,深圳發生了兩件事:其一是深圳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六普”),深圳市的常住人口第一次突破了千萬人大關;其二是中央批準深圳特區擴容,特區范圍由原來的“二線關”擴展到深圳全市,從此結束了“一道鐵絲網分隔特區內外”的日子。
我司在先前的研究(文章見這里)中,應用百度慧眼平臺獲取人口數據與六普人口數據進行比較。由于統計口徑的差異(常住人口的概念為全年經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個月以上,而百度慧眼統計的常住人口為近2個月夜間和周末頻繁出現在選區的人),造成百度慧眼的結果可能高于實際人口普查的數據。因此項目組在本次探索中不做不同口徑數據的對比研究,僅就百度慧眼平臺獲取的當前人口數據進行分析,嘗試得出一些有意義的結論或規律。
1、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數據
為了便于對深圳市域范圍內的人口分布進行細分,本次探索沿用了六普人口統計小區邊界。如圖 1所示,深圳市按照六普人口統計小區劃分為774個社區。其中除內伶仃島社區包含大片海域外,其余社區中最大為大鵬半島的鵬城社區,面積37km2,最小為羅湖區草埔站以東的馬崗社區,面積0.03km2。全市社區平均面積2.6km2。
2、深圳人口數據知多少
表 1 2018年各區常住人口數量
從區級層面來看, 2018年人口規模排名前三的區為寶安區、龍崗區和龍華區,分別達到626萬人、529萬人和352萬人,僅有鹽田區、坪山區和大鵬新區人口規模不足百萬。
·表 2 2018年各區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第一位為福田區25545人/km2,第二名為龍華區20043人/km2,其次為羅湖區18465人/km2。
表 3 2018年常住人口最多的十個社區
2018年深圳774個社區平均常住人口規模30409人,其中人口最多社區為寶安區的固戍社區,共254567人,人口最少為羅湖區的馬崗社區,僅有5人。
表 4 2018年人口密度最高的十個社區
人口密度最高的社區為福田區的赤尾社區,達到275966人/km2,最低仍是馬巒社區,為9人/km2。
圖 2是來自百度慧眼平臺2018年9月的全市人口數據散點圖。橫軸為各社區的常住人口數量,縱軸為各社區的人口密度。圖中可以看出大人口規模的社區更多分布在原關外,高人口密度的社區多出現于原關內。
圖 3所示,常住人口超過5萬的社區共139個,其中寶安47個、龍崗44個,占到人口超過5萬人的社區的一半以上。
圖 4所示常住人口超過10萬人的社區共32個,其中寶安區13個,龍崗區10個,龍華區5個,光明區4個。
圖 5所示人口密度超過10萬人/km2的社區共50個,其中福田區17個,羅湖區13個,南山區12個,寶安區、龍華區和龍崗區各有3個、3個和2個社區。
圖 6所示人口密度超過15萬人/km2的社區共14個,全部在原二線關以內,9個在福田區,羅湖區3個, 南山區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