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以“新時代城鄉發展:變革與規劃應對”為主題的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學術年會在深圳舉辦,圍繞新型城鎮化、城鄉統籌、鄉村振興、規劃改革等議題,各位專家學者展開探討。本次會議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指導、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我司與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協辦。
大會開幕式由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間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裴新生主持。主持人首先介紹了出席此次年會的領導嘉賓,并邀請專委會主任委員、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特聘教授朱介鳴與我司總經理朱旭輝在開幕式上致辭。
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裴新生
朱介鳴教授代表主辦方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研究專委會向承辦方致謝,同時祝賀從眾多投稿論文中脫穎而出的分論壇的發言者,并向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介紹專委會宗旨及學術活動組織情況,期待未來能進行更好的學術交流。
朱介鳴教授
朱旭輝總經理在致辭中代表我司向來自各地的專家委員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對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動力機制、開發模式、空間形態和綜合效益等都提出了嶄新的要求。從增量時代物質規劃向存量時代的品質規劃轉型、塑造以人為本的高品質國土空間,以高品質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這既是當前城市科學研究和城鄉規劃發展的重要方向,也自然成為本次年會的核心議題。
朱旭輝總經理
隨后專委會主任委員朱介鳴教授為增補委員楊上廣(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特色小鎮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鄒偉勇(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韓青(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規劃建筑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張其邦(廈門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劉宣(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錢慧(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鄉統籌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和程亮(華東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規劃與建筑設計院所長)頒發聘書。
為增補委員頒發聘書環節
隨后,各位嘉賓、委員在會場合影留念。
嘉賓、委員及獲獎作者合影
第二階段為主旨報告。在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城市規劃系長聘教授、副系主任田莉與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研究員、Cities主編趙鵬軍主持下,王富海、陶然、楊忍、李翅、林永新與陳晨等六位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視角為聽眾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田莉教授
趙鵬軍主編
王富海董事長作了題為《規劃2.0:空間治理+綜合營造》的報告,他指出規劃1.0的關鍵在于“好方案”,具有理想化、綜合化、系統化的特點,成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增長的手段。規劃2.0是經濟社會轉型的產物,需要好管制、好服務、好技術,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建設規劃群類的統籌,是空間治理和綜合營造的結合,2.0時代下城鄉規劃除了硬質建設外還需考慮軟性運營,規劃師必須適應運營咨詢等“非圖化”的新型業務以及復雜技術等“技術化”的新型工作,如此才能占據規劃編制價值鏈的高端。
王富海董事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陶然以《中國城鎮化模式與集體土地入市》為題,論述了1995-2008與2009-2018兩個階段國有壟斷企業、國有壟斷金融部門、地方政府與民營企業間的互動關系,指出1990年代中后期以來,中國發展沿襲著一條類似、但又不同于東亞發展型經濟體的依賴投資與出口導向道路,以此推動了高速增長,但在此期間也積累了大量社會矛盾與經濟風險,未來的城鎮化要走向良性可持續的發展軌道必須要打破“三面夾攻,一面突圍”的格局。
陶然教授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副教授楊忍作了題為《中國鄉村發展:分化與重構》的報告,首先介紹了中國鄉村發展及多功能空間轉型過程及機制,并運用大數據和計量分析展現了村莊地域功能分布的歷時性演化特征,接著以珠三角為例在區域、市域、村域三個尺度上闡述了城鄉發展轉型中鄉村空間分化與重構,最后對中國村鎮建設格局進行了思考,引入了交易成本的中心地一維競爭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放射型均衡中心地與多核心中心地等四種鄉村布局模式。
楊忍副教授
北京林業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李翅教授以《韌性城市視角下的新鄉市黃河灘區空間優化策略研究》為題,他指出黃河灘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空間地帶同時承擔著河道行洪屬性與居住生活需求,使之成為韌性城市理論的適用場所,在韌性視角下灘區需要主動適應、并復合利用空間。他從工程安全與生態空間兩個方面進行了生態安全空間分析,并從生態安全格局、公共服務功能、生產空間體系、交通體系、地方文化特質等方面探討了基于韌性城市理論的空間優化策略。
李翅教授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林永新作了題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溫州傳統地域文化對空間的塑造機制》的報告,他從交易成本和社會網絡視角分析了溫州“熟人交易”行為的文化成因,并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城區、縣域、市域三個尺度對溫州空間格局的形塑,從文化角度闡釋了同為宗族發達區的義烏與溫州的不同發展道路的成因,他在總結中指出宗族文化形成的人格化交易在改革開放早期具有其正面意義,但回避了現代市場經濟正式制度建設問題,這是其局限之處。
林永新主任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副教授陳晨作了題為《云南鮮花產業發展的空間特征及規劃啟示》的報告,為研究市場驅動下的城鄉統籌,研究團隊選取云南花卉產業作為典例,深入調查了交易地斗南花市的產業構成及種植地通海縣的經營主體,提出了地方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效率與公平的兼顧、血緣到業緣的社會變遷及三生空間的協調等議題。他分析了花卉產業的規模、價值區段與空間分布的關系,并從產銷運三個環節探討了規劃干預的宏中微三個空間層次。最后指出在外生型產業發展動力逐漸式微的背景下,內生型的地方產業發展動力機制是空間規劃的新課題。
陳晨副教授
在現場提問環節,演講嘉賓就規劃教育改革、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熟人機制對于產業提升的制約等話題作了解答與討論。
現場討論
下午,大會進入平行分論壇環節。平行分論壇1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主題,上半場由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間規劃研究院副所長姚凱主持,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鵬擔任點評嘉賓。韓青、賈曉韡、朱釗、隋玉亭、王麗丹等五位演講者作學術報告。下半場由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規劃建筑中心副主任韓青主持,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鄉空間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裴新生擔任點評嘉賓,張成、范婷婷、姚凱、張永剛四位演講者分別作報告。
平行分論壇1
平行分論壇2以新型城鎮化為主題,上半場由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副教授陳晨主持,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工程師林永新點評。陳珊珊、楊上廣、龐乾奎、楊欽、蔡宇超五位演講者作學術報告。下半場由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特色小鎮研究中心副主任楊上廣教授擔任主持與點評嘉賓,張軍飛、朱繼任、周珂慧、李玥和溫馨等五位演講者作報告。
平行分論壇2
平行分論壇3以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為主題,上半場由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宣主持點評,郭炎、陳昭、徐佳芳、夏巖妍、張弛等五位演講者作報告。下半場由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教授郭炎主持、宇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交通規劃總監王昊點評,陸學、劉宣、伊曼璐、張莞蒞等四位演講者作報告。
平行分論壇3
平行分論壇的幾個會議室里,各位規劃界的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大家展開熱烈討論與互動,氣氛活躍。
大會最后的自由論壇圍繞著《空間治理體系下的城鄉規劃》,主持人裴新生與討論嘉賓朱介鳴、田莉、王富海、張立鵬、趙鵬軍、姚凱分別就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城鄉規劃的機遇與應對、引導性規劃與實施性規劃間的關系、剛性約束與彈性管控的關系、三區三線劃定的技術方法與空間層級、規劃教育的核心價值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自由論壇
注:現場照片由我司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