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深圳市政協召開六屆六十次主席會議“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專題協商會,與市領導、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協商議政,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積極建言獻策。王富海董事長代表市政協課題組作了《戰略引領、把握機遇,有力推進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主旨發言。
2019年年初,“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專題協商會經市委批復確定為市政協2019年度協商計劃,列入市政協黨組年度重點工作。王富海董事長作為深圳市政協常委、人資環委兼職副主任,帶領課題組展開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報告》。
專題協商會上,王富海董事長首先簡單介紹了專題調研的工作背景和開展過程,以及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他認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要內容,建議要更深刻領會其國家要義和戰略價值。如果把現在公認的關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義和標準看作是一個“中目標”的話,相比之下,深圳現已出臺的相關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可以看作一個“低目標”。因為在這些已經出臺的政策文件中,主要是從深圳海洋經濟發展的角度,提出了若干舉措和重點項目,非常注重于近期工作推動和實施層面。那么,對于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應該還存在一個“高目標”:中央在《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對深圳有著極高的期待,“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就是全球標桿城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以及建設過程的一個重要抓手。
在此基礎上,王富海董事長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是建議將海洋產業培育成深圳未來的支柱產業。對于深圳來說,“另辟蹊徑”可能是另一選擇,發展海洋“大產業”具有全球競爭和合作意義,所以接下來深圳要站得更高,以更大的氣魄來組織未來海洋“大產業”。在這方面,應當建立“不求所在,而求所有,更求所為”的認識,政府要轉變觀念,追求海洋經濟GNP而非GDP,積極為深圳海洋相關企業總部給予金融支持、政策扶持、要素配套等,鼓勵其將視野放更寬廣,使深圳的海洋產業能夠跳出深圳,在更大的區域、更廣的領域蓬勃發展。其次是建議堅定不移的把航運業做大做強。深圳有著優良的港口和航運基礎,加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更應當堅定不移、旗幟鮮明的把發展航運作為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深圳可以有更多的創新做法,例如在科技維度上,依托深圳在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優勢,將深圳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智慧集裝箱港;在空間維度上,圍繞與香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這一既定目標,統籌資源,建立分工合作機制,發揮互補優勢,構成競爭合力;在時間維度上,在關注深圳自身航運發展的基礎上,長遠來看更要有深圳航運“走出去”的信念,利用深圳的航運基礎、科技能力、金融組織能力、企業發展能力等支持深圳涉入全國更大范圍的航運。最后是透過海洋文明交往強化深圳國際化地位。作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更應當要突出在海洋生活、海洋文明、海洋法律、國際事務等方面的國際化地位,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要強化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領先的海洋中心城市在文化等國際事務上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