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深圳防控壓力巨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作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應急預案, 1月31日市政府決定緊急啟動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的建設,總工期20天。受EPC總包單位中建科工邀請,蕾奧團隊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并與中元國際合作完成了項目設計工作。深圳蕾奧主要承擔項目的選址論證、總圖規劃、場平豎向、道路交通、市政管線、景觀綠化等設計工作。歷經20天艱苦卓絕的戰斗,應急醫院按期建成。
2020年2月24日上午,市領導王偉中書記、陳如桂市長率隊視察建成交付情況,市領導高度贊揚參建團隊、贊譽為“新時代深圳速度”。蕾奧,為打贏深圳疫情阻擊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開戰就是決戰。接到光榮使命的第一時間,蕾奧組織精兵強將項目組,在深圳的12名成員立即歸位,在老家的5名成員即刻回深,受封城影響的4名成員遠程辦公。雖然前提條件不穩定、重要設計因素反復,蕾奧項目組秉承一貫善打硬仗的“樹南精神”,開足馬力,分批出圖,與施工、采購、運營團隊平行作業。至2月5日24時,經3天通宵作業,3次大規模修改,提交了除綠化外的全部施工圖,綠化設計圖也在隨后迅速提交。
應急院區是深圳版的小湯山醫院,總占地8.9萬平方米,其中B地塊6.8萬平方米,為應急院區,需以20天工期建設1000床隔離病床;A地塊為醫學研究中心。與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其他類似醫院的建設相比,本項目有以下不同的特點:
一是建設目標不同。本項目不僅要考慮20天建成、滿足抗擊疫情的緊迫需要,同時還需兼顧作為醫學研究中心的中長期使用需求。
二是選址條件不同。本項目有就近依托的大型醫院,但地形復雜、基本無道路和市政銜接,需要開展大規模的場地平整、邊坡處理、市政管網建設等基礎工程。
三是環保要求高。需要統籌考慮項目與周邊的防護間距、醫院內部潔凈分區布局、醫院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和潛在風險。
基于以上主要特點,設計主要采取了以下特殊的應對策略,滿足項目功能、工期、環保等多重目標:
一、規劃選址:永臨結合、分步實施
位于主導風向下風向的B地塊建設應急院區、20天建成;A地塊建設醫學研究中心,并與三醫院連接一體,也利于應急院區的長期運作和管理。
二、總圖布局:合理分區、有效運作
院區總體布局上分為污染區(隔離病區)和潔凈區,潔凈區位于上風向。區分病患、醫護和污物三個不同交通動線和出入口。
三、場地平整:寧挖勿填、精細豎向
本項目地形高差超過20米。為節省工期、保障質量,B地塊采取“寧挖勿填”的原則,A地塊則適當提高場地標高、吸納B地塊的多余土方,通過精細化豎向設計與三醫院現有院區聯系。
四、環境保護:高標防控、安全可靠
給水采用一體化生活泵房變頻供水,污染區和清潔區的給水管道分別設置,避免交叉污染的風險。污廢水先經消毒池、化糞池、污水處理站消毒處理,達到相關標準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污水管網、檢查井采用防滲膜隔離;院區初期雨水收集并經消毒處理后排入污水管網。
五、景觀理念:簡潔開敞、健康通風
整體方案選用易清潔,可消毒,利通風,凈空氣,快實施的鄉土植物,如柚子樹、白蘭、紅花羊蹄甲,營造輕松舒適、有助康復的景觀氛圍。
項目團隊
項目負責人:張孟瑜、鄧軍
總圖規劃專業:張孟瑜、鄧軍、張越
道路交通專業:張孟瑜、鄧軍、張越、李秀文、楊葉青
給排水專業:雷新財、王好峰、孔成軒
電氣專業:郭翔、宋鑒龍、陳永青、李榕東
景觀專業:魏偉、賴繼春、謝園、程冠華、陳文斌、何曉冰、陳植發、王霞、朱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