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由蕾奧團隊編制的《龍華區大浪賴屋山(橫朗)土地整備利益統籌項目規劃研究》經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法定圖則委員會2020第14次會議審議通過。該項目由蕾奧規劃二部承擔編制工作。
賴屋山土地整備項目用地面積140.9ha。項目地處機荷高速、福龍路和羊臺山森林公園圍合區域,是城市的交通咽喉和山水門戶。在建擬建的贛深高鐵、軌道6號線、軌道33號線和干線性主干道光僑布龍連接線都在此經過,計劃2023年建成的深圳市第二十六高中也在項目內落地。整備項目的推進,在促進市級重大交通、公服設施落地,推進生態控制線內用地清退和保育,解決城市化轉地歷史遺留問題和促進區域擴容提質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樹立了用好土地整備利益統籌政策,有效一攬子解決土地整備和歷史遺留問題,為城市發展啃下“硬骨頭”的又一示范。
技術上,項目有四個重點難點。其一,項目已批法定圖則在現狀路網骨架基礎上,以發展備用地為主,但上位綜合規劃和主要道路的方案設計已對片區定位和空間骨架做出了調整,需要重新研究整體功能及格局;其二,項目涉及工業區塊控制線、輸油管線、基本生態控制線、河道藍線、水庫準水源保護區、高壓走廊防護區、軌道安全防護及規劃控制區等空間管制區,對具體用地布局的要求嚴苛;其三,項目臨近羊臺山山體,需要重點協調土地整備再開發與山體景觀資源保護利用的關系;其四,項目涉及社區、政府等多方利益,需要統籌協調,以切實推進整備落地。相應項目組以融入區域功能格局,優先保障公共利益,協調各方共贏的原則,對片區目標定位、功能布局、交通組織、城市設計和利益平衡進行了詳實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對已批法定圖則的系統優化方案,獲得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順利通過圖則委審查。
最終通過土地整備,政府收儲88%的土地,以落實重大設施和產業發展用地;社區獲得12%、功能為商業和二類居住的留用土地,以支持原農村經濟組織繼受單位的轉型發展。整體將原有52萬平方米舊廠舊村,升級為35萬平方米產業、12萬平方米公共配套和44萬平方米品質人居的產城融合社區,提供1.2萬個就業崗位,推動低端制造業向時尚創意、科技研發轉型;落實1條高鐵、2條地鐵、1條干線性主干道的征拆;落實10.14ha高中、2.19ha九年一貫制學校用地,增加5800多個學位供給;實現生態控制線內用地的清退和收儲;塑造“時尚、科技、生態”的龍華西門戶形象。
存量時代背景下,土地整備已經成為深圳乃至大灣區的主要再開發模式。規劃二部將持續通過實際項目推進,提升存量規劃技術和經驗積累,扎根深圳,面向灣區,攜手政府和市場,長久服務新時期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在此,特別感謝項目開展過程中,市、區城市規劃和更新整備主管部門以及專家對本項目的指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