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生態修復· 城市修補”規劃
項目類型:專項規劃
項目地址:石家莊
設計時間:2017年3月至今
設計團隊:張建榮,王炎,田坪卉,張廣宇,葉國風,楊鴿
全文2000字,閱讀需要4分鐘
項目背景
落實國省政策要求。《河北省“城市雙修”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市開展城市雙修工作,編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專項規劃。
修復城市病的迫切需求。石家莊市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積累了較多“城市病”。生態系統遭到較大破壞,城市公共及基礎設施承載空間不足、功能體系相對混亂,各類規劃缺乏統籌,希望通過“城市雙修”對城市病進行系統調查研究和統籌各項專項工作。
新版總規的配合要求。規劃作為石家莊新版總規的40個專項規劃之一,得以與各專項規劃并聯編制,與各項規劃充分互動,對政府近期行動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規劃思路與創新
規劃借鑒“廣角+聚焦”的“混合掃描”規劃模式,遵循“問題診斷——行動路徑——重點地區——實施方案”的規劃思路,突出重點、保障實施,力爭求得有限能力下的最優解。
創新“城市雙修”的問題診斷方法,雙導向結合、多視角掃描,提煉最迫切、最易見成效的問題
一是從問題導向入手,梳理“哪些領域的問題最亟待解決?”具體包括民眾視角下的民意獲取、技術視角下的全要素分項評估。
二是從目標導向入手,試圖回答“哪些領域比較容易出亮點?”具體包括總規視角下的城市戰略對近期行動的需求,以及策劃視角下對城市特色、優勢的觀察。
雙導向相結合,最終將“大而全”的十大雙修領域歸結為五大領域(自然山水、綠地綠廊、形象魅力、公交慢行、社區生活),作為石家莊雙修的行動綱領。
重點選擇思路:雙導向問題診斷方法
一是自然山水:青山綠水城市。針對礦山破壞、難排水、水污染、硬駁岸等突出問題,從專項規劃項目庫中選取重點,出臺礦山復綠導則,并策劃礦山改造為極限運動公園等活化利用的可能性。
二是綠地綠廊:園林生態城市。針對缺乏生態廊道、通風廊道、休閑空間等突出問題,一方面將綠廊綠道建設提為重點行動,綜合生態與休閑功能的要求策劃六大重點綠廊;另一方面通過任務分解,結合雙違拆除工作,增設社區公園,促進建成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三是形象魅力:特色風貌城市。針對缺乏亮點地區、風貌缺乏特色的突出問題,一方面選取重點地區進行提升改造,另一方面提出完善城市建設管控體系,將總體城市設計落到實處,并細化專項引導。
四是交通出行:公交慢行城市。針對擁堵日益嚴重、出行機動化趨勢明顯的問題,采取“增供應、控需求、調結構”的總策略,一方面建設路網及交通設施、出臺停車收費管理文件,另一方面提出將非機動車道基礎優良的石家莊打造為公交慢行城市,并提出專項規劃、指引的編制要求。
五是社區生活:幸福宜居城市。針對公共設施短板、老舊小區較多的問題,提出落實15分鐘生活圈配置標準、試點推進實施、出臺管理文件等系列要求。
規劃從三個因素入手確定重點地區:一是特色資源富集地區,以及基于大數據的人流密集地區,二是城市總規戰略地區,三是民意呼聲較高的地區。最終,形成“一環、一路、一帶”的城市修補重點地區框架。
石家莊雙修重點地區
圍繞重點地區,規劃在各領域大項目庫的基礎上,篩選出八大重點示范項目,提出重點項目的目標、實施要點,并提出簡要的概念性方案,以有效指導項目深化設計實施。
為保障規劃可操作性,在市領導支持下,多次與各部門溝通,編制《石家莊“城市雙修”工作實施方案》。
一是時序協調。規劃與石家莊年度城建計劃協調聯動,提出2018年重點項目除了已列入城建計劃中的項目之外,8個重點項目需優先建設,35個一般項目可在財政允許情況下建設。
二是主體負責。合理區分牽頭單位、落實部門,將規劃任務明確分解至各個事權主體,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市統籌機構,適用于跨區縣、跨部門,需成立市統籌機構協調的重大項目,如滹沱河全線綜合提升;二是市職能部門,適用于市級事權、明確為部門職權范圍內的項目,如道路建設項目;三是區縣政府,適用于非必須市級統籌、可由屬地直接實施或涉及多個基層部門的項目,如社區設施缺口完善、街道整治(各區按市標準各自負責境內區段)。
三是機制保障。成立城市雙修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建立根據年度任務完成度對各責任主體進行考核的機制。
規劃編制過程與總規、其他專項規劃緊密互動,在綱領上對接總規的要求,在項目上對接專規的部署并統籌安排,良好處理了雙修規劃作為新規劃品類與其他規劃的關系。
動態實施機制:雙修規劃+年度計劃
實施效果
施政成效。《石家莊“城市雙修”工作實施方案》獲得市政府認可,生態修復的重要性、主要雙修項目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得以體現。
城市修復成效。現滹沱河景觀提升、南栗明渠黑臭水體整治、體育公園建設三個2018示范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都市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