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東翼文化旅游帶戰略策劃及重點區域控規規劃一體化設計咨詢服務——多彩田園 燦爛文化
項目獲獎:2020年度公司總規類一等獎
項目類型:總體規劃
項目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
設計時間:2018年09月至2019年07月
設計團隊:顧問咨詢事業部:劉澤洲、王銀、宋兆娥、王科、彭雯、周炎君、王君、元澤濤、汪曉涵
全文2400字,閱讀需要5分鐘
規劃背景
近年來,武夷山這個擁有“雙世界遺產”稱號地方景區龍頭遇上了發展瓶頸,旅游發展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為了進一步拓展、完善武夷山市的城市旅游功能,逐步從“旅游景區”升級為“旅游城市”,達到全域旅游的目的。武夷山市政府對武夷山市東翼文化旅游帶進行總體謀劃,全面融入大武夷全域旅游圈。
規劃思路和主要內容
1. 特色規劃——彰顯武夷底蘊,創新規劃編制
彰顯本土特色:武夷山是雙世遺產地,其中東翼包含5個鄉鎮,多層次的生態梯度資源、以宋文化為代表文化積淀、特色鄉村資源等豐富,規劃充分結合當地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打造獨特韻味的人文田園鄉鎮。
創新規劃編制:結合生態銀行試點的操作理念(將碎片化的資源整合到一個大平臺)實現三變,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以開放式規劃,引導村民實際參與規劃編制,吸引多方投資主體。
2. 統籌規劃——整合多方規劃,促進多規合一
武夷山東翼已不是一張空紙,涉及大量已編制的規劃,包括武夷山市總規、東翼旅游專項規劃、各鄉鎮總規、控規、歷史文化名鎮(村)規劃、旅游總體規劃、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總體、專項、控規以及多個景點、特色村的詳細規劃等多層次規劃等。本次規劃要求全面梳理、協調、整合已有的大量規劃成果,整合落實在本次的規劃管理成果中,并構建一張圖管理,簡化規劃管理文件。
本次規劃目標要實現“多規合一”,加強與產業規劃、土地規劃、人口規劃、社會規劃、環保規劃等規劃的銜接,確保“多規”確定的保護性空間、開發邊界、城市規模等重要空間參數一致,并在統一的空間信息平臺上建立控制線體系,以實現優化空間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資源、提高政府空間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標。
3. 全域規劃——多維角度定位,保證系統全面
全域規劃是一種以物質空間利用為手段,從鎮(鄉)區到鎮(鄉)域、從建設要素(用地)到非建設要素(用地)、從微觀到宏觀進行有機整合和系統規劃的新理念。新形勢下,需要在鎮(鄉)域及區域環境層面梳理城鄉發展要素,突破傳統發展路徑,以實現發展模式的"一隅"到"全域"的轉變。包括“全空間”、“全要素”、“全方位”的轉變。
一是“全空間”的轉變,即規劃具有全地域性,工作重點不僅涉及城鎮建成區,而且還包含廣大鄉村地區以及大量非建設用地。
二是“全要素”統籌,即從整個區域空間調動土地、經濟、社會、生態等發展要素,實現空間發展與資源承載、產業驅動、基礎保障、生態保護的親合和系統性計劃和布置。
三是“全方位”的考量。包含出于區域協調、與上位規劃的銜接互動的考慮,挖掘鄉村(鎮)特色,做出優化區域生產力格局的基本價值判斷。
4. 策劃規劃——培育鄉村新產業,強化造血功能
尋找鄉村經濟發展的新途徑:注重農業與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的融合,延伸農村產業鏈條,實現產業之間的整合聯動。
以鄉村旅游特色經濟引領 “造血式”發展:重點對旅游業態、旅游設施、旅游產品、旅游項目進行策劃,并為各主體招商提出指引。
鄉村旅游區策劃
5. 行動規劃——支撐市、鄉(鎮)、村施政,解決實際問題
落實空間:構建土地信息一張圖管理平臺,保障土地有效供應,確保規劃的操作性。
聯動協調:在充分協調市、鄉(鎮)、村各主體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規劃綱領。
項目推動:搭建建設實施運營平臺(國企),分門別類總結產品形式和運營方式,以項目推動近期規劃實施。
古鎮類項目開發模式——政府出資企業操盤模式:政府出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邀請專業團隊合作推進古鎮規劃設計改造,以文創為引擎吸引社會企業、年輕人等投資創業
民宿類項目開發模式——企業主導模式:企業租賃土地,投資建設運營
環境類項目開發模式——政府主導模式:政府投資建設景觀工程,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的優美基底
田園類項目開發模式:依托第三方機構,實現武夷山優質農產品與都市精英中產家庭的鏈接,將武夷山打造成為國內一二線城市有機農業生產供應基地
游學類項目開發模式:政府主導模式,政府主導建設及運營,在課程、基地方面與第三方合作
6. 運營規劃——統一包裝運營,打造特色品牌
結合生態銀行試點的操作理念(將碎片化的資源整合到一個大平臺),以全鄉(鎮)作為整體進行包裝打造,統一配套、統一景觀、統一管理、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成立平臺公司專門負責,營銷“武夷”品牌。
大項目開發模式——政企合作模式
創新與特色
傳統的總體規劃更側重于空間藍圖規劃,項目的策劃以及實施路徑制定相對薄弱,所以常導致規劃實施性差。本次規劃編制內容不僅局限于傳統總體規劃的要求。引入“行動規劃”理念,從目標謀劃、路徑策劃、空間規劃、實施計劃搭建發展愿景與實際操作之間的橋梁。
通過本次規劃形成了“總體謀劃+全域統籌+行動運營”三合一的綜合性規劃管理與服務平臺。
1. 搭建精細化管理平臺
要想達到高標準建設目標,精細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首先,本次通過摸清家底,運用生態銀行試點政策將生態保護與資源進行整合,挖掘收儲一批資源,并構建土地信息一張圖管理平臺,保障土地有效供應,確保規劃的操作性;其次針對重點片區提出具體詳實的規劃建設指引等技術手段,為下一步精細化規劃管理提供切實操作指引。
2. 形成項目庫為支撐的建設、運營平臺
首先,開發涉及專項內容較多,如生態保護、舊村改造、配套設施等;其次,涉及相關部門較多,有水利、規劃、國土、林業等相關部門。通過本次規劃,結合政府近期建設重點,圍繞市場需求,組建武夷山市朱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和武夷山市朱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兩大產業、建設、管理運營平臺,為高標準建設保駕護航。
實施效果
1. 規劃指引了全市建立土地管理、協調機制、投資建設等平臺
規劃的指引下,自然資源局建立了以GIS為平臺土地信息一張圖管理平臺,保障土地有效供應;成立兩大投融資建設運營平臺,協調推進重點片區建設。
2. 開工建成了一批鄉村道路和水美岸線
修建提升10公里環鎮旅游公路;打造5公里籍溪水美岸線。
街道整治
水美岸線整治
興賢橋頭河道改造
3. 初步形成以農業+旅游為特色的兩大產業格局
初步形成現代精品旅游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如萬畝荷塘、佳龍葡萄園、農產品加工園區;初步形成特色文創產業和一批旅游服務設施,如建盞文創、籍溪草堂文創、歸來院民宿、熹街民宿、紫陽樓旅游服務中心。
萬畝荷塘
熹街民宿
熹街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