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阻擊戰
蕾奧在行動
抗疫行動仍在進行,我們從不懈怠。
2020年10月,蕾奧規劃與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參與設計的“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應急院區項目”(即“深圳小湯山”醫院)榮獲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頒發的《行業勘察設計獎新冠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設計獎一等獎》。
01
基本情況
“深圳小湯山”醫院總占地8.9萬平方米、分為A、B兩個地塊,其中B地塊6.8萬平方米,作為應急院區,歷經20天艱苦卓絕的戰斗,已建成1000床隔離病床;A地塊為醫學研究中心,目前仍在建設中。
項目由中建科工集團負責EPC總承包,中元國際、深圳蕾奧負責項目設計。深圳蕾奧主要承擔項目的選址論證、總圖規劃、場平豎向、道路交通、市政管線、景觀綠化等設計工作。
各參建單位緊密合作、克服各種巨大困難和條,應急醫院按期建成,在疫情仍處于高發態勢下,充分踐行了“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疫情應對策略,為深圳抗擊疫情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02
項目難點
與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其他類似醫院的建設相比,本項目有以下不同的特點:
一是建設目標不同。本項目不僅要考慮20天建成1000床隔離病區、滿足抗擊疫情的緊迫需要,同時還需兼顧作為醫學研究中心的中長期使用需求,在項目之初即需要統籌考慮各種不同需求。
二是選址條件不同。本項目有就近依托的大型醫院,但地形復雜、基本無道路和市政銜接,需要開展大規模的場地平整、邊坡處理、市政管網建設等基礎工程,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施工工藝流程、降低場地及市政建設對總工期的不利影響。
三是環保要求高。需要統籌考慮項目與周邊的防護間距、醫院內部潔凈分區布局、醫院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和潛在風險。
03
設計特點
基于以上主要特點,設計主要采取了以下特殊的應對策略,滿足項目功能、工期、環保等多重目標:
(一)、規劃選址:永臨結合、分步實施
B地塊面積較大、位于第三醫院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與周邊的生活區可以通過現有公園、交通設施等保持充足的隔離間距,適宜建設應急院區,并可通過新增與外部交通市政接口,在基本不干擾第三醫院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獨立施工建設、保障20天建成的工期目標。
A地塊與第三醫院現有院區毗鄰,規劃建設醫學研究中心,可在B地塊完工并移交后視疫情發展情況適時開工建設,不影響抗擊疫情工作的正常安排。
(二)、總圖布局:合理分區、有效運作
B地塊作為應急院區,設置獨立的出入口和市政配套設施,內部劃分為污染區(隔離病區)、半污染區、潔凈區等不同功能區,并設有病患轉移、醫護上崗、污物運輸等各種獨立的交通組織流線,滿足傳染病醫院的建設標準,必要時可以獨立運作、實現對傳染病的有效防控。
A地塊建成后,A、B地塊與現有院區將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在日常情況下可以實現三區統一管理,充分共享第三醫院的各項醫療資源、避免非疫情情況下應急院區的資源浪費,利于醫院的長期良性運作。
(三)、場地平整:寧挖勿填、精細豎向
本項目場地復雜、自然地形高差超過20米,場平及土石方工程量較大、對工期形成極大制約。為節省工期、保障質量,B地塊采取“寧挖勿填”的原則,A地塊則適當提高場地標高、吸納B地塊的多余土方,通過精細化的豎向設計與第三醫院現有院區、周邊區域的良好聯接。
(四)、環境保護:高標防控、安全可靠
給水采用一體化生活泵房變頻供水,污染區和清潔區的給水管道分別設置,避免交叉污染的風險。污廢水先經消毒池、化糞池、污水處理站消毒處理,達到相關標準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污水管網、檢查井采用防滲膜隔離;院區初期雨水收集并經消毒處理后排入污水管網。
(五)、景觀氛圍:簡潔開敞、健康通風
整體方案選用易清潔,可消毒,利通風,凈空氣,快實施的鄉土植物,如柚子樹、白蘭、紅花羊蹄甲,營造輕松舒適、有助康復的景觀氛圍。
04
合作設計機制
特殊的項目需要特別的組織方式。項目啟動之初,工務署設計中心、中建科工設計管理團隊、中元國際、深圳蕾奧隨即組成了“四位一體”的大設計團隊,由設計中心邢云梁主任親自統籌,設計中心王子佳部長、中建科工徐聰院長、中元國際徐海濤院長、深圳蕾奧鄧軍院長全程參與,對設計中遇到的各類技術問題和困難隨時研究、即時決策。
穩定方案是設計工作全面展開的基礎。1月31日,項目Day 1,在中建科工會議室,“四位一體”設計團隊匯聚一堂,個別探討、分組討論、集體研究、流水線作業,至凌晨2:30左右,各項主要問題基本研究明確、方案穩定。
此種工作方式,貫穿了項目始終。項目在設計中與施工緊密配合、即時響應、快速決策,成為項目各項工作快速推進的堅定基石。蕾奧項目組成員時常凌晨一、兩點就技術問題請示工務署設計中心領導,都能即刻得到回應,讓項目組同志心生感慨、贊嘆不已。
方案確定后,經過不到三天的奮戰,蕾奧設計團隊按計劃完成了共七冊的全套總圖、市政、景觀施工圖文件。隨即,蕾奧團隊開始駐場服務,并根據施工需要和現場實際進展情況,隨時討論、調整和優化設計、解決各類技術問題,最大限度保障施工效率。無論是清晨還是深夜,只要施工有需要,前線成員隨時召開多方電話會議、研究解決問題,后方同事隨即按要求修改完善設計、流水作業。
疫情和春節讓材料設備供應困難重重,蕾奧與中建科工的設計、生產、商務團隊緊密合作,根據采購、運輸、施工效率等方面的實際變化,在“四位一體”協調、決策機制的支持下,實時調整優化材料和施工工藝要求,有力推動了項目建設、保障了工程質量。
05
蕾奧人的故事
1月28日、大年初四的晚上,蕾奧交通市政院工程設計所所長張孟瑜接到中建科工的電話,詢問是否愿意參加深圳“小湯山醫院”設計建設。張孟瑜的老家是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是疫情僅次于武漢市的重災區,他父母也正在老家居家隔離、自己卻基本無能為力!也正因為如此,張孟瑜對于參戰深圳“小湯山”沒有片刻遲疑、當即代表深圳蕾奧表態愿意參戰、保證完成任務!
放下電話,張孟瑜馬上做了三件事情。首先是向交通市政院院長鄧軍匯報,鄧軍即刻向公司董事長王富海匯報,王富海董事長當即表態公司全力支持,在全公司選拔項目參戰團隊。鄧軍也是湖北人,其時正攜家人在廣州的親友家中歡度春節。他沒有絲毫遲疑,家里情況稍做安頓,在第二天、大年初五就獨自一人驅車返回,坐鎮指揮、全程參與設計工作。同日,在韶關老家陪伴父母的雷新財也提前結束假期、返回深圳,陪妻子第一次去東北丈母娘家過年的孔成軒,無法立即買到機票、坐上30多個小時的火車奔赴深圳;......一天之內,臨時受命的蕾奧21名成員組成項目組并投入戰斗。
張孟瑜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購買口罩;最終,在一周之后,通過層層關系、輾轉從美國購到了兩百多個不同型號的N95口罩,為項目組接下來的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鄧軍仍決定將其中一半的N95口罩捐贈給了湖北疫區一線的醫院。
張孟瑜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在第二天會同中建科工的同事赴第三醫院現場調研、研究方案的同時,讓太太將兩個小朋友送到岳父母家中照看,將孩子隔離保護起來。張孟瑜的小兒子才兩歲多,天真可愛、對父親極為依賴;中間,張孟瑜曾開車過去給他們送了一次物品,后來太太轉述說,孩子坐在窗戶邊、看到有車子開過就會喊“爸爸、爸爸”!
蕾奧項目組的另外一位年輕同事,張越、身在疫情風暴中心的武漢,在設計團隊中主要負責更新和管理項目總圖。總圖“一張圖”是指導設計和施工的核心,張越需要同時面對蕾奧、中元、科工設計團隊數十人,在武漢的那種特殊的高壓力環境下,通過遠程辦公,他幾乎做到了24小時不間斷響應、根據需要隨時更新和解釋總圖,20余天的時間內、總圖更新了13版,在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越剛回武漢便碰上疫情爆發,封城那日,本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心態,他選擇留守在武漢家中。春節期間,蕾奧臨危受命,和許許多多同行一道投入到了深圳版小湯山醫院的設計任務之中,而張越也隨即在家開啟了遠程辦公模式、持續投入項目戰斗。為確保設計任務按時完成,張越和同事們連續通宵工作數日,有時候半夜困了,他就和同事打個語音電話,一邊說話一邊繼續工作,相互鼓勁。疫情的發展給張越及家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從每日的揣揣不安,到逐漸接受現實,從平日里的一日三餐,到特殊時期的一日兩餐,工作之余,張越和家人還得為應對生活物資的緊缺費盡心思。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也身為一名新深圳人,張越很榮幸為深圳的防疫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5
設計團隊
項i目負責人:張孟瑜、鄧軍
總圖規劃專業:張孟瑜、鄧軍、張越
道路交通專業:張孟瑜、鄧軍、張越、李秀文、楊葉青
給排水專業:雷新財、王好峰、孔成軒、胡妮妮
電氣專業:郭翔、宋鑒龍、陳永青、李榕東
景觀專業:魏偉、賴繼春、謝園、程冠華、陳文斌、何曉冰、陳植發、王霞、朱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