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聯盟(Greater Bay Area Urban Designer Alliance)公布了2020年首屆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The Greater Bay Area Uraban Design Awards, GBA Awards)的評選結果。組委會共評選出57個專業組獲獎作品,其中大獎(Grand Award)為最高獎共5個,優異獎(Merit Award)14個,入圍獎(Nominated Awards)38個。
蕾奧載譽而歸,榮獲實體落成項目大獎(Grand Award)1項,優異獎(Merit Award)1項,入圍獎(Nominated Awards)2項。其中龍華區環城綠道、鹽田海濱棧道在與大沙河生態長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圳后海中心區城市設計、東區文化廣場、茅洲河碧道、西關復興-恩寧路永慶坊活化提升方案、尖沙咀海濱優化計劃等眾多知名項目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榮獲實體落成項目最高獎和優異獎。
龍華環城綠道作為景觀項目,在城市設計的評獎中拔得頭籌,體現了綠色公共空間與風景園林學科在城市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個項目的獲獎,是對蕾奧在大灣區多年探索與耕耘的認可。
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將每兩年舉辦一次。首屆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由香港城市設計學會邀請大灣區的城市設計專業人士和機構提名區內城市設計項目參評,其目的是通過表揚粵港澳大灣區內與城市設計相關的優秀作品,加強在大灣區工作的城市設計師、規劃師、建筑師、風景園林設計師、工程師、測量師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士、公司和機構之間的合作及交流,從而提升區內城市設計之水平,并推動制定大灣區城市設計師的專業資格。
▲
獲獎作品展示
實體落成項目 Built Project
■ 最高獎——大獎(Grand Award)
獲獎作品:龍華環城綠道——連接人與自然
Greenway of Ringroad, Longhua District: Mak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獲獎單位: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翰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瑞林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深圳市龍華區政府/龍華區委組織部/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環城綠道以「連接人與自然」為理念,堅持生態優先、自然恢復、適度介入的原則,鏈接了郊野公園、水庫湖泊、景區和城市公園,破解了龍華缺乏綠地空間的困境。以一條「最自然、最生態、最有趣」的郊野綠道,形成了環繞龍華全城的連續活力風景帶,重新連接人與自然,促進了龍華區城市、產業、人與自然的融合,激發片區的發展。項目由王富海、朱旭輝總指導,魏偉任總設計師,由景觀規劃部牽頭完成。翰博設計、中國瑞林合作支持,深圳市政院完成了后續的施工圖設計。
▲ 賽果公布頁面
▲ 報獎圖片
■ 優異獎(Merit Award)
獲獎作品:深圳鹽田19.5km海濱棧道災后重建
Shenzhen Yantian 19.5km Waterfront Boardwalk Reconstruction
獲獎單位:譯地事務所有限公司、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深圳市鹽田區建筑工程事務署、華潤(深圳)有限公司
蕾奧與譯地一同參加了前期的設計競賽,其中譯地獲得第一名。蕾奧以「海濱棧道 道法自然」為理念,設計了山竹記憶、侏羅紀花園、愛情轉角等一系列充滿創意的節點,獲得競賽第二名。后續由譯地負責整合兩家方案、由蕾奧負責設計總包,聯合譯地、中交水規院統籌實施。項目由魏偉擔任項目總負責人,譯地合伙人張謙、唐筱璐為主創設計師,賴繼春為施工圖階段負責人,有效的推進了項目的實施落地。
2018年,超強臺風“山竹”對深圳鹽田西起中英街古塔公園,東至背仔角的19.5km的海濱棧道造成了嚴重破壞。遵循增強防災韌性和海岸景觀價值的原則,大小梅沙海濱棧道的設計選址向大自然學習,通過增設錨點、海岸貫通、岸線啟動、生態強化和防災四大策略,規避原有的海浪飛濺區,選取植物分界線設置低干擾的懸挑棧道,以及將原棧道還原為礁石步道,形成雙層棧道系統,提供林冠和濱水的兩種體驗。在棧道的端點和交點,增設平臺花園、蘇爾平臺等,煥發海岸活力。遵循變斷點為交點的原則,增設圖書館驛站與觀景平臺,實現可跑可騎、無障礙貫通的19.5km海濱綠道。
▲ 賽果公布頁面
▲ 報獎圖片 香港譯地&蕾奧規劃&中交水規院
▲ 鹽田海濱棧道建成效果 香港譯地&蕾奧規劃&中交水規院
■ 入圍獎(Nominated Awards)
獲獎作品: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城市綠谷景觀規劃設計國際咨詢(成果整合)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the Urban Green Valle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CBD of Shenzhen North Railway Station
獲獎單位: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戴水道景觀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規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原本是蔥郁的田園,被林立的高樓和塵土飛揚的施工場地取代,僅剩隱約的樹叢和隱藏的溝渠。面對退化的生境,我們恢復河道,整合綠谷各綠地和街道,盡量保留原生植被,引入生態野趣的鄉土景觀,并設置生物通道和海綿設施、修補破碎的生態脈絡。同時,增加騎行綠道、自行車租賃點和立體過街設施,完善與軌道、公交緊密結合的慢行網絡,為人們綠色出行創造更便利的條件。項目由王富海、朱旭輝總指導,規劃二部張震宇總規劃師牽頭,戴水道合作完成。
▲ 報獎圖片
■ 入圍獎(Nominated Awards)
獲獎作品:香爐灣野貍島環境整治提升規劃
Coast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Plan for Xianglu Bay and Yeli Island
獲獎單位: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格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旨在積極重構城-海公共空間體系,打造「山海中央大公園」,通過生態設計手法構建韌性,還原香爐灣-野貍島的濱海特色景觀空間。項目建成后有效縫合情侶路沿線城海關系,成為珠海極具活力和代表性的公共空間。香爐灣景觀帶亦成為海陸間的韌性緩沖帶,有效減輕臺風對陸域造成的損失。濱海生態也逐漸恢復,消失多年的白鷺也重現于此。王富海、朱旭輝總指導,由規劃二部張震宇、景觀規劃部魏偉兩位總規劃師牽頭共同完成。
▲ 報獎圖片
專業組 獲獎名單
- 實體落成項目 Built Project -
大獎 Grand Award 2個
■ 龍華區環城綠道—連接人與自然
(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翰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瑞林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東莞生態園中心區城市設計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
優異獎 Merit Award 6個
■ 牛棚藝術公園 (建筑署)
■ 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2-4號魚塘候鳥棲息地生態修復 (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 保利廣鋼140地塊 (深圳奧雅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鹽田19.5km海濱棧道災后重建
(譯地事務所有限公司、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深圳大沙河生態長廊(艾奕康有限公司)
■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綜合規劃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入圍獎 Nominated Awards 14個
■ 西關復興-恩寧路永慶坊活化提升方案
(廣州市嶺南建筑研究中心、伍德佳帕塔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 “三橫四縱”道路沿線視覺一體化等三個項目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龍華綠廊公園三期
(深圳市新西林園林景觀有限公司)
■ 東區文化廣場 (建筑署)
■ 逕口復興-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展場整體改造及展覽活動
(深圳市多樣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張宇星博士、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南沙原創建筑設計工作室)
■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城市綠谷景觀規劃設計國際咨詢(成果整合)
(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戴水道景觀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 香爐灣野貍島環境整治提升規劃
(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
■ 活化林邊屋作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建筑署)
■ 觀塘海濱花園 (建筑署)
■ 《深圳后海中心區城市設計》系列規劃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
■ 大館, 中區警署建筑群活化計劃 (艾奕康有限公司)
■ 深圳茅洲河碧道 (泛亞環境有限公司)
■ 尖沙咀海濱優化計劃 – 星光大道及梳士巴利花園
(雅邦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 深圳市羅湖區東曉街道金威啤酒廠城市更新單元規劃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城市介入項目 Urban Intervention -
大獎 Grand Award 1個
■ 逕口復興-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展場整體改造及展覽活動
(深圳市多樣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張宇星博士、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南沙原創建筑設計工作室)
優異獎 Merit Award 4個
■ 香蜜公園科學圖書館
(MLA+ B.V.、Open Fabric、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城上綠云 (筑博設計-聯合公設)
■ 廣州火車東站天幕廣場改造工程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歷史的印記” - 匯豐銀行的公共文物廣場
(雅邦規劃設計有限公司、One Space Limited)
入圍獎 Nominated Awards 4個
■ 2017 深港雙年展光明展廳 (深圳市立方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香港沙田濱河棧道 (深圳市新西林園林景觀有限公司)
■ 屯門公園共融游樂場 (建筑署)
■ 2018城事設計節 | 美好玉田
(深圳市多樣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計劃/概念項目 Plan / Concept -
大獎 Grand Award 2個
■ 翠微村城市更新項目 (珠海市建筑設計院)
■ 深汕特別合作區濱海地區城市設計
(MLA+ B.V.、OKRA景觀建筑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優異獎 Merit Award 4個
■ 香港啟德河概念設計 (深圳市新西林園林景觀有限公司)
■ 小梅沙海岸帶詳細規劃
(MLA+ B.V.、Colliers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Limited 、戴水道景觀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 沙井河碧道建設工程設計
(深圳翰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MLA+ B.V.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龍津石橋保育長廊 (建筑署)
入圍獎 Nominated Awards 20個
■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皇崗口岸片區城市設計
(深圳市立方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江門市創意產業園區(珠西智谷)城市設計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 江門市銀湖灣濱海新城城市設計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深圳市城市空間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 龍華區現代商貿城市更新片區空間規劃研究 (深圳市城市空間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 深圳火車站與羅湖口岸片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深圳市城市空間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 廣州設計之都城市設計 (廣州夏瓦納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 深鹽路景觀提升 (MLA+ B.V.、深圳翰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東莞濱海灣新區威遠島森林公園 (MLA+ B.V. 、廣州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
■ 東莞文化廣場優化設計 (BLEND ARCHITECTURE LIMITED)
■ 軌道交通4號線延長段綜合提升規劃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 深圳火車站與羅湖口岸片區城市設計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
■ 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城市設計力量——深圳市景龍社區兒童友好示范點建設規劃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
■ 廣州番禺區大石街長隆地塊概念性總體規劃及城市設計導則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河中央商務區整體提升行動綱要 (艾奕康環境規劃設計(上海)有限公司)
■ 更新《城市設計指引》 (規劃署、Farrells)
■ 福田環中心公園城市更新概念總體規劃(艾奕康有限公司)
■ 啟德車站廣場(建筑署)
■ 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城市設計研究(香港特別行政區規劃署、艾奕康有限公司)
■ 深南大道景觀設計暨空間規劃概念設計國際競賽——深南大道功能完善項目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關于2020 GBA Awards
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聯盟(GBAUDA)
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聯盟(Greater Bay Area Urban Designer Alliance),由香港城市設計學會聯同 CURB 建筑與城市規劃中心–澳門、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珠海市規劃勘察設計行業協會成立,旨在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設計水平和提升大灣區城市的宜居性,加強包括城市設計師、建筑師、風景園林設計師、規劃師和工程師的專業人士、公司和機構之間的交流,并推動成立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資格。
評審過程
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將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香港城市設計學會獲得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聯盟其他創始成員的支持,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的贊助下舉辦第一屆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
香港城市設計學會邀請大灣區的城市設計專業人士和機構提名區內城市設計項目參加第一屆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提名期由7月17日至9月30日。為提高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的認受性,香港城市設計學會邀請具聲望的學者及城市設計專業人士擔任評審委員,有關評審工作于10月至11月進行。專業組別評審委員會由海外的城市設計學術界人士及專業人士組成,透過完善的評審程序以確保獎項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 專業組別評審委員會成員
獎項類別
專業組別的大獎類別分為三個,包括實體落成項目、城市介入項目和計劃/概念項目。專業組別的獎項設有大獎(Grand Award)、優異獎(Merit Award)及入圍項目提名獎(Nominated Awards)。獎項的數量取決于遞交作品的數量與質量。如評審委員會認為參選項目沒有達到獲獎水平,將會保留不頒發任何獎項的權利。評審委員會之裁決將作終論。
蕾奧景觀規劃部
蕾奧景觀部以大尺度景觀規劃和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為主,團隊包括規劃、景觀、生態、建筑等多方面的人才,是一個復合型的設計機構。我們以連接人與自然為愿景,通過整體的規劃、創意的設計來實現項目的建設落地,追求優秀的建成作品。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景觀發揮更大的價值,讓城市與自然更為和諧,實現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