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在出臺《南京市推進高新園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首次提出城市“硅巷”計劃。
硅巷打破“工業用地點狀的、碎片式的更新方式“,對大規模的老工業區重新定位,整體規劃,一盤棋開發,是南京在同類地區中的首次嘗試和模式創新。
江寧百家湖片區屬于典型的南京市老工業區,位于通淮街以東、秦淮路以南、秦淮河以西、勝太路以北,面積約2.3平方公里。它北接高鐵南站,南鄰百家湖商圈,周邊分布多個地鐵站點,軌道交通無縫對接高鐵港,區位交通十分優越。
百家湖硅巷將擬用三年時間完成整體轉型更新,打造江寧乃至南京城市轉型更新樣板示范區,展現國際化、高端化、品質化的新形象。
2021年6月18日,經過一年的整治提升,由蕾奧景觀事業部及南京分公司聯手完成的百家湖硅巷景觀規劃及重點道路提升工程已全面建成。
它是百家湖“無界共享,綠趣硅巷”的首個示范項目,樹立了集聚智慧與創意的共享園區,體驗綠色與自然的生態街區,感受生活與文化的活力社區的片區標桿。
“從工程到景觀,刷新了市民出門后感知城市的第一印象。
街道空間的更新之痛
目前,國內大部分街區更新,或多或少的面臨著一些痛點,且短期內難以解決。一是過于重視車行交通。二是強調線的管控,而忽視了空間營造。三是管理部門多元,各自為政導致的風貌雜亂。四是工程思維,沒有藝術效果。五是外行指導內行,不專業的決策影響了最后形象。
由此,后續城市街道的更新改造,可能會出現這樣幾個趨勢:從車到人車兼顧;從工程到景觀;從道路到空間;從多頭管理到一體化。尤其是從工程到景觀,城市街道作為市民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場所,和市民出門后感知城市的第一印象,一定會在未來的城市更新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圖說:更新后的百家湖街道道路景觀
“從規劃到落地全流程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規劃設計意圖。”
整體統籌:公共空間全過程一體化的更新模式
更新項目常常出現畫圖容易,落地難的問題。百家湖硅巷片區通過“整體規劃+逐個策劃+重點設計+落地實施”的全過程統籌開發建設路徑,重新梳理園區綠地及公共空間資源,有目標地重塑整體公共空間體系,以吸引產業集聚,提高人才宜居感,從而引領城市更新發展。
以此為導向,百家湖片區規劃提出了“強芯溯軸、一環九園”的公共空間結構。全面梳理了街道、公園、節點以及建筑內外的空間場所,在結合整體規劃結構與更新計劃基礎上,形成近期建設項目庫,重點打造挹淮街、臨淮街、勝利路、董村路和秦淮路5條以精致商務辦公、科技文化互動、生態山水休閑為主題的活力綠街。
設計層面,強調完整街道理念,強調各專業各要素的一體化設計,通過市政路網,市政管線,燈光亮化,交通信號設施,視覺系統,城市家具等多個專項的一體化統籌,強化園區文化品牌和整體景觀形象的輸出。
硅巷以片區為單位的公共空間整體更新機制,投資少,見效快,相較于點狀、碎片化更新方式,更有利于保證整體建設風貌的統一協調,減少與后期更新項目的摩擦,對園區整體品牌形象改善具有較好的效果。從規劃到落地全流程管理,能更高效率的協調用地權屬及建設邊界問題,最大程度實現規劃設計意圖,解決規劃與落地實施“兩張皮”的問題。
▲圖說:硅巷整體規劃“強芯塑軸,一環九園”的公共空間結構
“只有打破、重構、激活,才能真正地實現共享共融。”
開放街區:打造無界共享的創意園區
百家湖硅巷的設計提出了“無界共享,綠趣硅巷”,即結合片區更新計劃,對重點街道開展詳細設計,全面協調沿線用地權屬,征求企業設計意愿,打破邊界壁壘,對道路紅線及企業用地權屬的交界面進行設計重構,激活原本封閉空間,真正實現規劃意圖中企業公共空間與市政道路界面的“無界共享,開放共融”。同時,邊界的設計節點結合企業的文化特色,增加街道識別性與趣味性。
整個設計在實施過程,采用近遠期結合的策略,為未來沿線更新企業建設方案預留景觀接口,保證與未來更新方案的良好銜接。
▲圖說:挹淮街改造前
▲圖說:挹淮街改造后
▲圖說:董村路改造前
▲圖說:董村路改造后
▲圖說:勝利路改造前
▲圖說:勝利路改造后
▲圖說:改造后的雙龍大道開放界面
“公共空間可以促進人的交往,信息的交互,這對于一個科技片區來說,尤為重要。”
回歸生活:感受交往與文化的活力社區
在打造硅巷形象中心+創新共享的公共活力中樞+多元體驗的社區交往核心的設計過程中,除了在硅巷區域創造極具標志性的視覺形象,營造獨特場所感之外,片區公共中心也是一個創新、共享的活力中樞,和激發思維、促進交流的共享空間。
▲圖說:改造后的片區精神堡壘
▲圖說:改造后的片區入口logo
▲圖說:改造后的街區小品
針對片區不同的用地類型和人群需求,設計為兒童、科研人員、老人等人群設置了社區口袋公園,街道花園,以及濱水休閑、康養健身等豐富多樣的功能空間,形成具有溫度的活力場所,讓硅巷不僅是設計工業的辦公片區,也是以人為中心,聯系工作與生活的活力社區。
▲圖說:改造后的街頭社區公園
▲圖說:改造前的農行休閑廣場
▲圖說:改造后的農行休閑廣場
▲圖說:改造前的勝利路
▲圖說:改造后的勝利路街頭趣味裝置
▲圖說:改造后的商業街道界面
▲圖說:改造后的科研辦公界面
“公共空間的設計是放松的,而非緊張的;是愜意的,而非忙碌的。”
自然生態:體驗綠色與自然的生態街區
公共空間的設計,應當適當的放松,讓人感到舒適與愜意,而不是緊張,特別是在工作節奏繁忙而勞碌的高密度大城市,因此綠色與植物就愈發的顯得重要。
百家湖硅巷設計保留了現狀長勢良好的樹木,同時結合不同街道的特色定位,打造不一樣的種植風格,強化片區種植特色。在原有行道樹基礎上,部分街道補充以春花喬木“染井吉野櫻”秋色葉“娜塔麗”作為行道樹,搭配夏花喬木小葉紫薇及秋花喬木桂花,以及品種多樣的宿根花卉,打造自然花境,形成色彩明亮、特色鮮明的活力街區,以讓更多的市民以及工作的人群,感知自然的美麗,放松心情,緩解忙碌工作而疲憊的心靈。
此外,在智能交通上,百家湖硅巷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在勝利路、挹淮街路口引入了非機動車專用信息導行標志、發光斑馬線等,加強道路微觀管理理念。
▲圖說:改造前的秦淮路
▲圖說:改造后秦淮路
▲圖說:改造后的勝利路
▲圖說:改造前的董村路
▲圖說:改造后的董村路
▲圖說:改造后的百家湖街角
百家湖硅巷的改造,從整體片區更新入手,在研究地塊更新、建筑退線、街區空間、道路交通、公園體系等的基礎上,一體化全過程跟蹤服務,從規劃到設計到實施,以開放街區、共享空間為目標,以人的需求為出發,打造了一個有溫度、有活力、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間,為片區整體城市更新和環境品質提升,探索出了方向。
原創 劉卿婧 蕾奧規劃景觀事業部
項目地址:南京市江寧區
項目面積:2.3平方公里
設計團隊:景觀事業部、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