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切實將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著力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改進鄉村建設用地計劃管理、創新鄉村土地利用政策。樂平市委、市人民政府以解決鄉村地區多種村莊規劃并存產生的矛盾、服務鄉村設計與管理切實解決鄉村發展不平衡、促進生態文明的背景下鄉村振興的發展、貫穿國土空間規劃中上提需求、下落管控四項任務為目標,組織開展樂平市“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2021年12月9日,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標第一候選人。
項目區景點鳥瞰圖
本次項目規劃范圍是塔前鎮、洪巖鎮和十里崗鎮范圍內覆蓋的村莊(納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后,需要編制村莊規劃的村莊行政村村域范圍,總數40個。
現狀用地情況:村莊建設用地發展良好,基本符合預期規劃
樂平市建設用地面積180.97平方千米,占全域總面積9.14%,未超出土規2020年建設用地目標值185.39平方千米;其中村莊建設用地98.27平方千米,占全域總面積4.96%,超出土規2020年規劃目標值23.23平方千米;耕地大多分布在村莊中西和東南兩個板塊,面積556.49平方千米,占全域總面積的28.10%。
交通情況:樂平西部村莊交通網架更加健全、出行便利
樂平境內安河四季通航可直達陽湖、長江;皖贛鐵路、樂德鐵路、206國道和3條省道通江達海;濟廣高速、德昌加密穿境而過,與杭瑞、滬昆高速全線貫通。一個半小時車程內有景德鎮機場、九江港口鐵路樞紐鷹潭,2小時車程內有南昌機場;3小時經濟圈內有金華、義烏、黃山等城市。
資源情況:自然資源豐富,以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為主,人文歷史悠久
樂平境內自然資源主要以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為主,奠定了農業及礦業的發展基礎;人文歷史資源也很豐富,如古瓷窯址,老北街,古戲臺.....
規劃總體思路
為突破當前發展瓶頸,把握鄉村振興歷史機遇,塑造新的發展格局,本次規劃確定了“片區發展,統籌編制”的規劃編制模式,打破各村行政壁壘,整合優質資源,凝聚片區發展共識;規劃以“多元互補、協同共生”為主要思路,明確發展定位、重構發展格局,激發內生動力,締造"鄉村振興共同體"。
從現狀出發,包括人口、產業、設施和村莊的特色等等,摸清“家底”,根據相關的政策和上位規劃,結合自身的訴求來判斷發展趨勢,謀劃村莊的發展定位,包括優化村莊布局,加強有關方面的支撐,最終形成近期建設實施的計劃。
試點方案
試點方案內容框架
01 規劃范圍與重點
02 現狀分析
03 規劃目標
利用村域的交通優勢
整合自然資源、產業資源、文化資源
以紅色革命文化為引擎
發展觀光農業、農事體驗、文化展示等產業,
集傳統種植與觀光旅游相結合的地方產業結構,打造
現代化農文旅融合示范區
04 總體布局
根據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成果,在已有的農村宅基地基礎數據庫的基礎上。合理預測分戶帶來的新增宅基地規模,要為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預留空間,切實保障“戶有所居”。合理布局宅基地,涉及新增宅基地規模的村莊和承擔搬遷撤并類村莊安置任務的村莊,應當合理劃定新增宅基地建設范圍和安置用地范圍。新增宅基地和安置用地布局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及上級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控制占用農用地。
05 設施配套
對村莊因村制宜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盡量滿足“8+4”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綜合公共服務平臺、衛生室、便民超市、農家書屋、文體活動場所、垃圾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公廁,小學、幼兒園、金融網點、公交站)的配置要求。
規劃配合道路建設項目,結合現狀部分路面拓寬,在片區內形成環形交通環線,串接了村莊入口、規劃停車場以及各個旅游節點,打造便捷的全域線路,共同服務村民出行。
規劃將閑置房屋改建,用以滿足各村的需求;提升硬件設施,改善就醫環境,通過集中需求和資源供給的方式降低運營成本,解決村民就近就醫的問題。
06 居民點規劃
在村莊規劃過程中,宅基地主要是用于保障農村居民的住房權益,所以在對于宅基地的規劃,根據《關于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中“按照節約集約用地原則,控制村莊居民點宅基地規模”之規定,來劃定集中建房區域,引導農村居民實現集中居住。除此之外,在《關于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以及《土地管理法》中國家都明確指出將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法律規定,保障農村居民戶有所居,在保障農村村容村貌、改善農村居民居住環境的同時,對農村住房建設進行合理規劃,從而提高宅基地使用效率。
07 近期規劃
對標村莊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綜合考慮人力、財力和居民的迫切需求,研究提出近期急需推進的生態保護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民建房、產業發展、道路交通建設、公共和基礎設施配套、歷史文化保護等項目,合理安排實施時序,制定近期建設項目表、估算投資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