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南山區跨境貨物運輸綜合接駁站項目(以下簡稱“南山接駁站)正式交付運營單位試運行。該項目由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EPC總承包建設,蕾奧規劃交通市政事業部聯合中建科工設計院,全面負責項目設計工作。項目占地面積超12萬平方米,日處理能力為1020車/天,項目建成后將為深港跨境貨物運輸的安全暢通提供堅強保障。
項目概況
1) 為什么要建?
近期,香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為最大限度降低深港跨境貨物陸路運輸疫情傳播的風險,保障供港物資與跨境貨物運輸的安全順暢,在南山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由區建筑工務署牽頭,南山區跨境貨物運輸綜合接駁站按計劃要求必需在14天內建成并交付使用。擁有深圳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設計經驗的交通市政事業部再次臨危受命,由事業部經理、公司總工程師鄧軍牽頭(項目組成員:鄧軍、李煒基、孔攀登、蕭文杰、張孟瑜、聶寒),承擔起南山接駁站的設計工作。
2) 項目規模
南山接駁站項目由媽灣地塊、前海保稅區地塊一、地塊二組成,三個地塊總占地面積超12萬平方米,距離深圳灣口岸直線距離約7公里。南山接駁站貨物轉運處理能力為1020車/天,其中媽灣地塊設計處理能力為600車/天,保稅區兩地塊設計處理能力為420車/天。
圖1 項目選址
該項目落成啟用后,為南山區的跨境貨車提供專用轉運接駁服務,從而更好地落實深港跨境貨物運輸的定線定點全流程閉環管理,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筑牢深圳防疫屏障。
圖2 南山接駁站(媽灣地塊)規劃效果圖
圖3 南山接駁站(媽灣地塊)生活驛站效果圖
時間節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日益嚴峻的形勢下,為了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抗疫總策略,蕾奧設計團隊與中建科工跑步進場,按“半天定選址、當天出方案、隔天交圖紙、每刻立響應”的節奏同步設計,同步施工,高效安全地完成了項目的建設,展現了深圳速度,蕾奧速度。
2月15日,南山區委區政府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多方協調,同步推進項目的實施。
圖4 區領導現場定選址
2月16日,接駁站的選址初步確定。設計團隊火速動員,實地勘察,確定需求,連夜開展場地總平面方案的初步設計工作。
2月21日,向區委區政府匯報后,場地總平面設計方案確定。設計團隊與時間賽跑,連夜繪制初版施工設計圖,并在次日完善施工圖,僅用了2天的奮戰,即完成了接駁站各地塊的施工圖繪制,極其有力地保障了場地施工、設備物料準備的進度,有效推進了項目的建設。
圖5 連夜開展方案設計工作(凌晨4點)
2月24日,媽灣地塊增加生活驛站,場地布局、人員流線按照現場需求進一步調整完善。
期間設計團隊與中建科工EPC總承包方緊密配合、不斷溝通,日處理貨車1020輛的南山接駁站從無到有,拔地而起,在3月2日順利完成運營預演,并在3月5日按計劃順利完工,兩日后交付使用。
圖6 南山接駁站(媽灣地塊)實景俯瞰圖
圖7 南山接駁站(保稅區地塊一)實景俯瞰圖
圖8 南山接駁站(保稅區地塊二)實景俯瞰圖
項目亮點
1) 如何科學劃分防疫分區?
根據跨境貨物運輸疫情防控要求,南山接駁站內分別設置“紅區”、“黃區”、“綠區”三個彼此隔離,互不干擾的作業區域。在每個防疫分區中,工作人員有對應工作流程,貨物有對應處置順序,司機有對應定線進出,從而有效落實疫情防控的高要求、嚴標準。
圖9 防疫分區示意圖(以媽灣地塊為例)
“紅區”為跨境貨車的活動區域,港車進入“紅區”,需經過噴淋、悶殺等多重消毒程序,方可進入轉運區裝卸貨物,該區域中還配有港車司機的專用核酸檢測點與應急隔離場所。
“黃區”為深港跨境貨物的轉運平臺, “黃區“專屬消殺人員與叉車司機在此作業,負責跨境貨物的消殺、靜置與轉運。
“綠區”是內地接駁貨車的活動區域,大批供港物資將從這里完成裝卸,轉運至跨境貨車中,并最終源源不斷地發往香港,保障香港的物資穩定,助力香港同胞抗擊疫情。
2) 如何設計出高效且滿足防疫需求的人車流線?
設計團隊充分考慮了防疫要求下,人員、車輛、貨物等各類要素的作業需求與流動規律,在避免交叉、閉環管理的大原則下,結合場地條件,設計了高效的人車流線。
根據“紅區、黃區、綠區”工作人員不同的生活、工作流程,其進出地塊與進區工作流線嚴格分離,互不干擾。
圖10 工作人員進出流線(以媽灣地塊為例)
跨境貨車與內地接駁貨車均定線進出,多輪消毒,跨境貨車全程閉環管理,流線設計符合作業流程步驟與防疫要求,分區邊界與地塊出入口均設置物理圍網硬隔離,在保證貨物轉運的高效順暢最大程度確保對港車人員的防疫無死角、無缺口全覆蓋。
圖11 車輛出入流線(以媽灣地塊為例)
深港貨車流線嚴格分離,既能滿足轉運作業流暢高效運行,也能最大程度避免潛在病毒傳播風險。
3) 如何在有限的場地下滿足轉運、防疫等多項運營需求?
時間緊,任務重,需求多,南山接駁站項目是擺在設計團隊面前的一個巨大挑戰。團隊迎難而上,憑借深圳應急院區建設的豐富經驗,迅速理清主次需求,根據場地實際條件與現有資源,計算規模并科學落實各類功能分區布局,推動項目的快速落地。
在落實布局中,準確的規模測算是基礎。在確定貨物處理需求后,根據轉運步驟及其所需時間,設計了高效的轉運模式,進而測算出相應平臺規模及泊位數量,結合防疫要求確定總平面布局。
此外,設計過程中還充分考慮了貨車軌跡、與生活驛站聯系、消防安全、智能化運維、海關查驗等各項功能訴求,在最終的總平面設計方案中對運營、防疫、海關等各單位的訴求都有所回應與體現。
回顧14天與中建科工設計院的共同奮戰歷程,起跑就是沖刺,開戰即為決戰。蕾奧規劃積極響應政府防疫工作的需求,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以責無旁貸的使命感肩負起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向疫而行,迎難而上,充分發揮蕾奧自身在交通及防疫監管領域的豐富經驗與專業能力,圓滿地完成了南山接駁站項目的建設任務,為深圳疫情的防控與供港物資的穩定貢獻了蕾奧力量。在此,蕾奧規劃衷心感謝我司項目團隊、中建科工設計院項目團隊以及南山接駁站項目部建設者的辛勤付出。
圖12 媽灣地塊交付現場
圖13 保稅區地塊一、二交付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