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香港遭遇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侵襲。在抗疫形勢異常嚴峻的時刻,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中央決定在香港落馬洲河套地區援建應急醫院和方艙設施,幫助香港進一步提升救治能力。
受EPC總包單位中建科工集團的邀請,蕾奧規劃交通市政事業部和景觀事業部組成的團隊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再次出征,并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深圳版“小湯山”醫院)的成功經驗為依托,與中建科工設計院、中元國際聯合組成更為強大的項目組,全力以赴,推進項目的設計、建設工作。
蕾奧團隊秉承“無畏艱辛、使命必達”的信念,夜以繼日,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24小時堅守在線。歷時51天不分晝夜的艱苦奮戰,中央援港河套地區應急醫院和方艙設施(以下簡稱“援港應急醫院”)全面竣工,并于5月6日正式交付使用。
◎項目竣工交付
項目概況
項目總用地面積約48.98萬平方米。項目由應急醫院區、方艙設施區、生活配套區等組成。建成后可提供900張負壓隔離床位、100張ICU床位、10056張方艙床位、完整的醫技設施以及3339間宿舍和生活辦公等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可為香港疫情防控提供堅強的保障。
◎實景鳥瞰圖 圖片來源:中建科工集團(總承包單位)
設計內容
蕾奧團隊主要負責項目總體設計咨詢、交通市政和景觀設計。交通市政設計涵蓋了總體交通組織、場地土方平衡、總體豎向、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線和照明工程等設計。景觀設計涵蓋了園建、內部道路、綠化、給排水、電氣、結構等設計。
◎項目總平面圖
設計特點
本項目為應急搶險救災項目,時間緊、任務重,并且位于香港落馬洲河套地區,以上雙重因素決定了本項目為非常規設計項目。
01因地制宜,多重標準
項目要求51天竣工,考慮到港方審批流程較長,港方標準的材料設備采購困難等因素,為有效保障工期,設計標準以國家標準、深圳地方標準為主。同時,由于項目用水用電均從香港市政管道進行接駁,項目建成后的使用對象為香港新冠肺炎患者及相關工作人員,供電系統、消防系統、道路交通工程(包括機動車道寬度、車輛左行、車輛彎道分析、標志標線等)均采用港方設計標準。
◎應急醫院主出入口處車輛模擬分析
02雙管齊下,安全至上
援港應急醫院所在區域緊鄰深圳河,且地質條件較差,場地安全是設計的根本。
經與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深圳市水務局充分溝通討論,結合深圳河香港側堤頂標高、防浪墻頂標高以及深圳河 200 年一遇規劃最高洪水位,并充分考慮場地平整施工要求和建筑布置要求、盡可能縮短工期,最終確定了場地基準標高, 為后續的單體建筑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安全基礎。
同時對現狀淤泥層較厚的路基采用預制方樁復合地基進行處理,在池塘區域設置波浪樁,防止外部水侵入路基,進一步增強了場地安全。
03合理分區,有效運營
項目總體布局上分為污染區(隔離病區)、半污染區和潔凈區,潔凈區位于上風向,并通過設置綠化帶、圍網和閘機進行物理空間隔離。
基于防疫要求,交通組織上區分病患、醫護和污物三類不同交通動線并分別設置出入口,做到醫患分流,確保防疫安全。
◎對外交通流線組織
04療愈景觀,營造氛圍
景觀設計優先考慮防疫控制需求,以“快速建造、易于實施”為設計原則,以“一衣帶水,港深相依;一水潤塘,河套深情”為設計理念,將河套醫院打造為“療愈之洲”。
整體方案主要選用療愈康體、疏朗通風、耐消殺性植物。
◎植物分區
05分區平衡,精準豎向
本項目地形北高南低,中間高、東西兩側低,高差超過15米。為節省工期、減少投資,采取“分區平衡”的原則,方艙醫院區適當提高場地標高,吸納應急醫院區多余的土方,通過精細化豎向設計最終場地挖方19.7萬方、填方18.3萬方,基本實現了總體自平衡。
◎場地平整
06預制優先,快速建造
項目“應急搶險救災”的定位,決定了設計需采用非常規的手法,才能保證項目盡早建成,盡快投入使用。
為此,場地道路基層采用早強型鋼筋混凝土剛性基礎,24小時內即可開放交通、滿足大量施工車輛通行需要,在主體工程基本施工完成后,再完成瀝青路面攤鋪等后續工程;同時,在設計上采用了成品的道路鋼筋網片、預制混凝土雨水井、裝配式圍墻等,均為工廠加工,現場安裝,為總工期目標保駕護航。
◎裝配式圍墻
07高效設計,時刻響應
“生命之舟”越早投入使用,越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2月23日受EPC總承包單位中建科工集團邀請,蕾奧規劃正式開始參與項目的設計工作。項目組通宵達旦,集體吃住在辦公室,僅用3 天時間即向科工集團提交了第一版初步施工圖,同時派駐設計人員和科工集團聯合辦公、持續優化 設計和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困難,并于15天后提交了應急醫院區完整版 施工圖及方艙醫院區第一版正式施工圖。
設計早期階段,項目組充分考慮了疫情緊張、各地交通管制、設備材料采購困難以及建設條件復雜等諸多不利因素,為保證工期和尊重香港,在設備選材上盡量按照市場已有設備、管材進行設計,在總圖布置上盡量避讓港方已建箱式變電站、11千伏中壓電力電纜,在管線排布上考慮機動車道先行建設作為施工便道從而將管線盡量布置在非機動車道上,在局部節點設計上通過建設時序的合理安排避讓因項目施工而臨時建造的宿舍、帳篷等臨時建筑。
3月6日,中建科工集團正式進駐施工現場后,“設計——施工”同步開展,邊設計、邊施工、邊反饋、邊修改。期間蕾奧設計團隊與深方相關部門、中建科工設計院、中元國際、前方施工現場、港方相關部門、港方施工現場不斷溝通,緊急處理施工現場遇到的各種問題,圓滿地完成了項目建設。
◎項目竣工交付現場
后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日益嚴峻的形勢下,蕾奧設計團隊與中建科工項目組跑步進場,同步開展“設計——施工”,高效安全地完成了項目的設計與建設,展現了深圳速度、蕾奧速度,彰顯了蕾奧社會責任擔當!
夜景鳥瞰圖 圖片來源:中建科工集團(總承包單位)
我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生命之舟”已然靠岸,疫情終將過去,美麗的紫荊花必定會迎風綻放。回顧60多天與中建科工項目組的共同奮戰歷程,起跑就是沖刺,開戰即為決戰。蕾奧規劃積極響應政府防疫工作的需求,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以責無旁貸的使命感肩負起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向疫而行,迎難而上,充分發揮了蕾奧自身的專業能力與豐富經驗,圓滿地完成了援港應急醫院的建設任務,為打贏香港疫情阻擊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新落成的援港應急醫院 圖片來源:中建科工集團(總承包單位)
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蕾奧一直參與到抗疫當中,先后承擔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灣區會展國際酒店(隔離酒店)等抗疫項目的設計工作。
項目總指導:王富海
項目主管總師:鄧軍、魏偉
項目負責人:郭翔、賴繼春
設計代表:張晗
總圖專業:鄧軍、張孟瑜、張晗
道路專業:鄧軍、張孟瑜、張晗、袁煒、張浪峰
交通專業:鄧軍、江玉、羅楝、裘雨昕、于子鰲
給排水專業:郭翔、雷新財、王好峰、莫樂年
電氣專業:郭翔、宋鑒龍、李榕東
景觀專業:魏偉、賴繼春、程冠華、黃程、江靜思、錢瑞玲、馮瑞澤、姜企、張忠起、王霞、 張一康、馬恒陽